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阁招贤

东阁招贤

公孙弘(前200-前121)西汉菑(zī资)川薛(今山东滕县南)人。年青时担任狱吏,40多岁才开始研读《春秋公羊传》。60岁时,被汉武帝招为博士。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,封平津侯。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,常让各地举荐人材。公孙弘想到自己原来不过是平民百姓,不过几年时间,就担任丞相并封侯。于是,他修建宾馆,打开东向小门,招纳四方贤士,共商治国大计。公孙弘本人粗茶淡饭,很节省。但对老友和宾客一律供给衣食,他的俸禄都用在招纳各方人材上,自家倒没有多余的钱财。后以此典咏丞相大开言路,招揽人材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8《公孙弘传》2613、2620、2621页:“公孙弘,菑川薛人也。少时为狱吏,……年四十余,乃学《春秋》杂说。武帝初即位,招贤良文学士,是时弘年六十,以贤良征为博士。”“元朔中,代薛泽为丞相。”“时上方兴功业,娄(屡)举贤良。弘自见为举首,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封侯,于是起客馆,开东阁以延贤人,与参谋议。弘身食一肉,脱粟饭,故人宾客仰衣食,奉禄皆以给之,家无所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汲黯薪逾积,孙弘阁未开。” 唐·孙逖《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》:“共言东阁招贤地,自有西征作赋才。” 唐·刘长卿《汉阳献李相公》:“几人犹忆公孙阁,百口曾乘范蠡船。” 唐·李商隐《九日》:“郎君官贵施行马,东阁无因再得窥。” 唐·罗隐《暇日投钱尚父》:“望高汉相东西阁,名重淮南大小山。” 宋·苏轼《九日次韵王巩》:“闻道郎君闭东阁,且容老子上南楼。” 宋·陈亮《贺新郎·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》:“东阁少年今老矣,况尊中有酒嫌推去。” 宋·王韫秀《喻夫阻客》:“公孙开阁招嘉客,知道浮荣不久长。” 元·张可久《中吕·普天乐·重过西湖》:“刘郎再来,西施好客,东阁怜才。” 清·赵执信《夜抵常熟宿揽秀东轩感怀》:“东阁郎君还不榻,西州义故独沾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瓢颜巷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指清贫的生活,简陋的居室。喻贫寒之家。唐杜牧《长安杂题长句》之三:“江碧柳深人尽醉,一瓢颜巷日空高。”

  • 乌号思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谓追思已故帝王。唐李峤《弓》诗:“徒切乌号思,攀龙遂不成。”

  • 耿恭拜出井底水

    同“耿恭拜井”。唐顾云《天威行》:“耿恭拜出井底水,广利刺开山上泉。”

  • 运策帷幄

    同“运筹帷幄”。清 谭嗣同《上欧阳瓣䕬师书》:“若乃运策帷幄,折冲樽俎,何以图恢复,何以靖海氛,自智勇不世出之事,非鄙心所敢任。”见“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”。清·谭嗣同《上欧阳瓣䕬

  • 苍生望

    源见“东山再起”。指百姓的厚望。唐钱起《哭常徵君》诗:“不遂苍生望,空留封禅文。”

  • 观鼎

    源见“问鼎”。谓觊觎王位。晋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,暴楚顿其观鼎之志。”【词语观鼎】   汉语大词典:观鼎

  • 贵人多忘事

    地位高贵的人大都容易忘事。 形容显贵者待人倨傲,不念友情。常用以讥讽人健忘。语出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恚恨》载王冷然《与御史高昌宇书》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。”后多引作〔贵人多忘事。〕元.无名氏

  • 柳惠三黜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:“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:‘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后因以“柳惠三黜”表示因坚持直道而官场失意,屡受挫折。三国 魏嵇康《答难养

  • 大智若愚

    同“大智如愚”。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.骆文忠公遗爱》:“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,其接人神气浑穆,人视之固粥粥无能,而所至功成,所居民爱……岂其大智若愚耶?”主谓 有才能有智慧的人,不露锋芒,表面上看来

  • 一目五行

    同“一目十行”。《元史.许有壬传》:“幼颖悟,读书一目五行。尝阅衡州《净居院碑》,文近千言,一览背诵无遗。”见“一目十行”。《元史·许有壬传》:“幼颖悟,读书~,尝阅衡州《净居院碑》,文近千言,一览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