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他山之石

他山之石

《诗.小雅.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”毛传:“错,石也,可以琢玉。举贤用滞,则可以治国。”郑玄笺:“他山喻异国。”又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毛传:“攻,错也。”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,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,用来琢磨玉器。后因以“他山之石”喻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。明李贽《复陶石篑》:“生因质弱,故尽一生气力与之敌斗,虽犯众怒,被谤讪,不知正是益我他山之石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.〈中国杰作小说〉小引》:“外国文学的翻译极其有限,连全集或杰作也没有,所谓可资‘他山之石’的东西实在太贫乏。”


见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鲁迅《集外集拾遗新编·〈中国杰作小说〉小引》:“外国文学的翻译极其有限,连全集或杰作也没有,所谓可资‘~’的东西实在太贫乏。”


解释本作“它山之石”,今多写作“他山之石”。意思是别国的贤才也可用来辅佐本国,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作为砺石,用来琢磨玉器。后用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。

出处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……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
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305篇,分为《风》《雅》《颂》三部分。《雅》是周代朝廷贵族的乐歌,又分为《大雅》和《小雅》。《小雅》大部分是西周作品,也有部分篇目是东周时代的,其内容包括祭祀、宴飨、讽刺、歌颂、劝诫、勉励、记事、抒情等方面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现实。

《鹤鸣》是《小雅》中的名篇之一。这首诗讽喻王朝统治者重视使用下层的人才,注意招贤纳士,被认为是我国招隐诗的鼻祖。全诗共两段,每段九句: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

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萚(tuò)。

它山之石,可以为错。
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

鱼在于渚,或潜在渊。
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其下维榖(ɡǔ)。

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例句

我们应该在修身处世的方面做到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
【词语他山之石】  成语:他山之石汉语词典:他山之石

猜你喜欢

  • 环林

    《文选.潘岳〈闲居赋〉》:“其东则有明堂辟雍,清穆敞闲。环林萦映,圆海回渊。”李善注引仲长统《昌言》:“沟池自周,竹木自环。”后因以“环林”指明堂或太学。《陈书.沈不害传》:“故东胶西序,事隆乎三代;

  • 诈诞

    《荀子.修身》:“慝行曰诈,易言曰诞。”后以“诈诞”指欺诈虚妄。宋苏辙《再论熙河边事札子》:“臣闻种谔昔在先朝,以轻脱诈诞,多败少成,常为先帝所薄。”【词语诈诞】   汉语大词典:诈诞

  • 誉必待试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’”后以“誉必待试”谓被赞誉的人必须经过检验。汉荀悦《汉纪.武帝纪三论》:“丞相始拜而封,非典也。夫封必以功,不闻以位。孔子曰

  • 颔下骊珠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龙颔下的珠子。比喻极难得到的宝物。元张渥《题所翁画龙》诗:“胡为却向九渊潜,颔下骊珠光不收。”

  • 漏瓮沃焦釜

    用破瓮中的余水,浇到已经焦了的釜中去。比喻当务之急,刻不容缓。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周子曰:‘……且赵之于齐楚,捍蔽也,犹齿之有唇也,唇亡则齿寒。今曰亡赵,明曰患及齐楚。且救赵之务,宜若奉漏瓮沃焦

  • 苌弘碧化

    同“苌弘化碧”。邢启周《追哭太一先生》诗之二:“大好河山归浩劫,苌弘碧化杜鹃啼。”

  • 断肠

    《乐府诗集.曹操.蒿里行》:“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”《文选.曹丕.燕歌行》:“念君客游思断肠,慊慊思归恋故乡。”此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。《三国志.魏书.华佗传》:“病若在肠中,便断肠湔洗。”此指医疗

  • 坐卧针毡

    同“如坐针毡”。明陈与郊《义天》四出:“狄灵庆得命回家,十分侥幸,只是心魂恍惚,坐卧针毡。”述补 坐卧于针毡之上。形容烦躁、不安宁。明·陈与郊《义犬》4出:“狄灵庆得命回家,十分侥幸,只是心魂恍惚,~

  • 训刑

    《〈书.吕刑〉序》:“吕命穆王,训夏赎刑,作《吕刑》。”孔传:“吕侯以穆王命作书,训畅夏禹赎刑之法,更从轻以布告天下。”后因以“训刑”谓宣传、解释刑法。唐柳宗元《献弘农公五十韵》:“训刑方命吕,理剧复

  • 眉间点黄

    同“眉间黄色”。宋郭应祥《柳梢青.送别陈廉州于一片潇湘》词:“且须缓举离觞,细看取、眉间点黄。未到还珠,已闻赐玺,归近清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