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优孟衣冠

优孟衣冠

指优孟穿戴楚故相孙叔敖衣服帽子,模仿他神态,讽谏楚庄王。后以此典模仿他人及作品;或比喻乔装打扮登台演戏。优孟,春秋时楚国(都郢,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)人。著名之宫廷演员,多智辩,常寓讽刺于谈笑之间。楚国宰相孙权敖(辅佐楚庄王治理楚国,称霸诸侯)知道优孟是个贤人,对他很看重。孙叔敖害病将死,嘱咐他儿子道:“我死后,你必定会贫困。那时你去拜见优孟,说你是孙叔敖儿子。”过几年后,他儿子穷困到背柴出卖,遇到优孟,对优孟说:“我是孙叔敖儿子。父亲临死时,嘱咐我穷困就去找优孟。”优孟说:“你不要远往他处。”优孟回到家里,就缝制孙叔敖衣服和帽子穿戴,模仿孙叔敖之行止举动言谈,一年多,活像孙叔敖,楚庄王和亲近大臣们都分别不出来。楚庄王举行酒宴,优孟上前祝酒,楚庄王大惊,认为孙叔敖复活,打算请他做宰相。优孟说:“请让我回去和妻子商量一下,三天以后再来做宰相。”楚庄王答应他。三天以后,优孟又来,楚庄王说:“你妻子怎么说?”优孟说:“我妻子说千万不要干,楚国宰相不值得做。像孙叔敖那样做楚国宰相,尽忠廉洁治理楚国,楚王得以称霸。如今死亡,他儿子连插下锥子之土地也没有,穷困到背柴出来卖以维持生活。一定要像孙叔敖那样,倒不如自杀。”当时楚庄王在优孟面前表示歉意,于是召见孙叔敖儿子,把寝丘(今河南临泉县)四百户封给他,用来供奉孙叔敖之祭祀。此典又作“优孟”、“楚相衣冠”、“衣冠优孟”、“优孟歌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6《滑稽列传·优孟》3201、3202页:“楚相孙叔敖是其贤人也,善待之。病且死,属(zhǔ嘱,通“嘱”,吩咐)其子曰:‘我死,汝(你)必贫困。若(你)往见优孟,言我孙叔敖之子也。’居(经过)数年,其子穷困负薪,逢优孟,与言曰:‘我,孙叔敖子也。父且死时,属我贫困往见优孟。’优孟曰:‘若无远有所之。’即为孙叔敖衣冠,抵掌谈语。岁余,像孙叔敖,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。庄王置酒,优孟前为寿(敬酒祝福)。庄王大惊,以为孙叔敖复生也,欲以为相。优孟曰:‘请归与妇计之,三日而为相。’庄王许之,三日后,优孟复来。王曰:‘妇言谓何?’孟曰:‘妇言慎无为,楚相不足为也。如孙叔敖之为楚相,尽忠为廉以治楚,楚王得以霸。今死,其子无立锥(zhuī追,头尖锐钻孔之锥子)之地,贫困负薪以自饮食,必如孙叔敖,不如自杀。’”“于是庄王谢(道歉)优孟,乃召孙叔敖子,封之寝丘四百户,以奉其祀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次韵王定国》:“不如老优孟,谈笑托谐美。” 清·朱执信《七夕雨饮松皋舍人》:“楚相衣冠惑左右,狡黠终是输优非。” 清·黄景仁《金缕曲·观剧》:“姑妄言之矣。又何论,衣冠优孟,子虚亡是。” 清·黄景仁《孙叔敖祠》:“生前遇合樊姬笑,死后悲欢优孟歌。” 清·黄遵宪《己亥续怀人》诗之五:“优孟衣冠笑沐猴,武灵胡服众人咻。” 清·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中国戏法,由来已久,衣冠优孟,音曲绕梁。” 朱自清《经典常谈·诗第十二》:“诗也是如此。变得创新,是增扩,也就是进步。若不容许变,那就只有摸拟,甚至只有抄袭;那种‘优孟衣冠’,甚至土偶木人,又有什么意义可言!”


主谓 ①楚相孙叔敖死后,艺人优孟着孙叔敖衣冠,摹仿其神态动作,楚庄王及其左右不能辨,以为孙叔敖复生。事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。后称登场演戏为“优孟衣冠”。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》:“~,原非实事,妙在隐隐跃跃之间。”②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,只求形式相似。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高青邱诗》:“后来学唐者,李何辈袭其面貌,仿其声调,而神理索然,则~矣。”③谓仿古而毕肖原物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收藏》:“看书画亦有三等,至真至妙者为上等,妙而不真者为中等,真而不妙者为下等。上等为随珠和璧,中等为~,下等是千里马骨矣。”△义①为中性,义②带贬义。义③中性略带褒义。→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 神乎其技。也作“衣冠优孟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优孟,故楚之乐人也。长八尺,多辩,常以谈笑讽谏。……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,善待之。病且死,属其子曰:‘我死,汝必贫困。若往见优孟,言我孙叔敖之子也。’居数年,其子穷困负薪,逢优孟,与言曰:‘我,孙叔敖子也。父且死时,属我贫困往见优孟。’优孟曰:‘若无远有所之。’即为孙叔敖衣冠,抵掌谈语。岁余,像孙叔敖,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。庄王置酒,优孟前为寿。庄王大惊,以为孙叔敖复生也,欲以为相。”

【今译】 优孟,是春秋时楚王的歌舞艺人,能言善辩,常在谈笑间进行讽谏。楚国贤相孙叔敖知他是位贤人,待他很好,临死并嘱咐其子以后穷困去找他。后来孙叔敖儿子果然穷困到卖柴为生,去找优孟,优孟让他先等一段。自己即穿上了孙叔敖的衣冠,学习孙的言谈举止。一年多后,神态言行无不象孙叔敖了,楚庄王及其左右都不能分别。庄王设宴,优孟扮成孙叔敖向前祝酒。庄王大惊,以为是孙叔敖复生了,想让他担任楚相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模仿他人; 或用以指戏剧表演等。

【典形】 楚相衣冠、衣冠优孟、优孟、优孟歌、优孟衣冠。

【示例】

〔楚相衣冠〕 清·赵执信《七夕雨饮松皋舍人》:“楚相衣冠惑左右,狡黠终是输优非。”

〔衣冠优孟〕 清·黄景仁《金缕曲·观剧》:“姑妄言之矣。又何论,衣冠优孟,子虚亡是。”

〔优孟〕宋·苏轼《次韵王定国》:“不如老优孟,谈笑托谐美。”

〔优孟歌〕 清·黄景仁《孙叔敖祠》:“生前遇合樊姬笑,死后悲欢优孟歌。”

〔优孟衣冠〕 清·黄遵宪《己亥续怀人诗》之五:“优孟衣冠笑沐猴,武灵胡服众人咻。”


【词语优孟衣冠】  成语:优孟衣冠汉语词典:优孟衣冠

猜你喜欢

  • 匍匐之救

    《诗.邶风.谷风》:“凡民有丧,匍匐救之。”后以“匍匐之救”谓竭尽全力的救助。《后汉书.章帝纪》:“盖君人者,视民如父母,有憯怛之忧,有忠和之教,匍匐之救。”偏正 匍匐,伏在地上爬行。形容不顾一切前行

  • 从隗始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谓以礼招贤。柳亚子《后感事》诗之四:“漫夸说士从隗始,已有雄文向莽投。”

  • 缄口不言

    同“缄口”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.商务》:“商民工匠,见诸官绅,皆缄口不言,恐犯当道之怒,祸生不测云。”见“缄舌闭口”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商务》:“商民工匠,见诸官绅,皆~,恐犯当道之怒,祸生不测云。”【

  • 投斧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一一引《庐江七贤传》:“文党,字仲翁。未学之时,与人俱入山取木,谓侣人曰:‘吾欲远学,先试投我斧高木上,斧当挂。’仰而投之,斧果上挂,因之长安受经。”又见《北堂书钞.投斧受经注》。文党

  • 击筑

    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载:荆轲赴秦行刺秦王,燕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,“皆白衣冠以送之。至易水上,既祖,取道。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为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

  • 临淄照水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二三引汉.刘向《新序》:“齐王聘田巴先生而将问政焉。对曰:‘政在正身,正身之本,在于群臣。王召臣,臣改制鬋饰,问于妾:“奚若?”妾爱臣,谀臣曰:‘佞。’臣临淄水而观,然后自知丑恶也。今齐

  • 译象

    源见“象寄译鞮”。指翻译人员。王闿运《〈八代文粹〉序》:“越?至夔巫百舍,而同于蜀语;宜章隔乐昌一领,而动资译象。文之判代,亦犹是矣。”【词语译象】   汉语大词典:译象

  • 凤曲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指美妙的乐曲。唐沈佺期《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》:“自有神仙鸣凤曲,并将歌舞报恩晖。”【词语凤曲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曲

  • 银钩

    同“银钩铁画”。唐杜甫《陈拾遗故宅》诗:“到今素壁滑,洒翰银钩连。”元张逊《水调歌头.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》词:“把鸾笺,裁绣句,写银钩。”【词语银钩】   汉语大词典:银钩

  • 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

    在高位者聚敛财富,老百姓就会离心;在高位者散财乐施,老百姓就会靠拢。语出《礼记.大学》:“德者本也,财者末也。是故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。”郑玄注:“上贪于利,则下人侵畔。”清.陆世仪《复社纪略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