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十行俱下

十行俱下

也作“十行并下”、“一目十行”。形容读书速度极快。梁简文帝萧纲(503-551年)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西北)人。南朝梁皇帝,庙号太宗,梁武帝第三子。后为叛将侯景所杀。萧纲年幼时聪明敏慧过人,6岁能作文章。武帝曾不相信,特意御前面试,果然辞采甚美,并非虚传,因而叹道:“此子吾家之东阿(东阿,指陈思王曹植。植7岁能诗)。”及长,器宇宽弘,须眉如画,喜怒不形于色,顾盼则目光照人,读书能一目十行,过目成诵,篇章辞赋,挥笔立就,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各种事务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4《简文帝本纪》109页:“太宗幼而敏睿(ruì锐,明智、智慧),识悟过人,六岁便属文,高祖惊其早就,弗之信也,乃于御前面试,辞采甚美。高祖叹曰:‘此子,吾家之东阿。’既长,器宇宽弘,未尝见愠(yùn运,含怒、怨恨。)喜。方颊(jiá夹,面颊、脸的两侧。)丰下,须鬓如画,眄睐(lài赉,顾盼、旁视。)则目光烛人。读书十行俱下。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;篇章辞赋,操笔立成。博综儒书,善言玄理。自年十一,便能亲庶务,历试蕃政,所在有称。”又《梁书》卷8《昭明太子传》(166页):“太子美姿貌,善举止。读书数行并下,过目皆忆。每游宴祖道(古时为出行者祭祀路神,并饮宴送行叫“祖道”),赋诗至十数韵。或命作剧韵赋之,皆属思便成,无所点易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百药《北齐书·河南王瑜传》:“读书敏速,十行俱下,复棋不失一道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杂记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“资性聪明,一目十行俱下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23回:“你说你会过目成诵,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?”


主谓 形容读书敏捷。《南史·梁简文帝纪》:“帝幼而聪睿,六岁便能属文,读书~。”※行,不读作xíng。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阅读速度快。→过目成诵五行并下 七行俱下 ↔寻行数墨 才竭智疲


【词语十行俱下】  成语:十行俱下汉语词典:十行俱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穆驭良

    源见“穆王八骏”。泛指驾驭骏马。清黄景仁《泥涂叹》诗:“纵有穆驭良,为功逊乘橇。”

  • 悼伤

    同“悼亡”。唐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》:“悼伤潘岳重,树立马迁轻。”【词语悼伤】   汉语大词典:悼伤

  • 四罪

    同“四凶”。《后汉书.郅恽传》:“昔虞舜辅尧,四罪咸服。”唐韩愈《赠别元十八协律》之四:“不知四罪地,岂有再起辰?”【词语四罪】   汉语大词典:四罪

  • 熊丸

    同“熊丸之教”。指贤母教诲。清姚鼐《题陈硕士母鲁恭人端居课子图》诗:“万卷容可收,熊丸不复得。”【词语熊丸】   汉语大词典:熊丸

  • 万选钱

    源见“青钱万选”。比喻精美的文辞。宋王禹偁《仲咸以予编成〈商於唱和集〉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和之》:“重甚连城璧,精于万选钱。”【词语万选钱】   汉语大词典:万选钱

  • 唱南乌

    源见“乌鹊南飞”。感慨栖止不定。清王夫之《广遣兴》诗:“隐语阑斑藏大鸟,短歌慷慨唱南乌。”

  • 彩衣斑

    同“彩衣娱亲”。宋张孝祥《西江月.代五三弟为老母寿》词:“年年今日彩衣斑,兄弟同扶酒盏。”

  • 欲倾家酿

    ①刘惔倾酿

  • 交浅而言深

    指对交情不深的人说出恳切的意见。语出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“公之客独有三罪:望我而笑,是狎也;谈语而不称师,是倍也;交浅而言深,是乱也。”《后汉书.崔駰传》:“駰闻交浅而言深者,愚也。”明.陆深《燕闲录

  • 元龙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泛称杰出人物。唐柳宗元《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》诗:“遥想荆州人物论,几回中夜惜元龙。”【词语元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元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