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

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

终:完了。 接受了人家的委托,就一定把人家的事妥善地完成。语出元.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三折:“受人之托。必当终人之事。大人的分付,着我先进城去,寻那杨金吾刘衙内。”明.高则诚《琵琶记.南浦嘱别》:“秀才,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。况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昨日已许秀才,去后决不相误。”《金瓶梅》五六回:“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。我今日好歹要大官人助你些就是了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一七回:“再说这尹先生他受人之托,必当终人之事,也得让他交得个排场去。”也单引作〔受人之托,终人之事〕。《醒世恒言.金海陵纵欲亡身》:“女待诏道:‘说来果忒希奇,忒好笑。我若不说,便不是受人之托,终人之事。’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绝少分甘

    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居湿,绝少分甘。”宋均注:“少则自绝,甘则分之。”绝:拒绝。甘:美食。如果食物少自己就不吃,若有美食则必分给别人。后指不图享受,自己刻苦,待人优厚。亦作“绝

  • 舞鹤乘轩

    源见“乘轩鹤”。戏称自己与友人出行。唐孟浩然《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》诗:“舞鹤乘轩至,游鱼拥钓来。”

  • 求贤如渴

    晋.陈寿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。”像口渴时求饮那样急于思求有才能的人。后因以“求贤如渴”或“思贤如渴”比喻访求人才的迫切心情。宋.范晔《后汉书.

  • 案堵如故

    案堵:同“安堵”,安定,安居。一切安定如常。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诸吏人皆案堵如故。”也作 ① 【安堵如故】。明.张岱《王谑庵先生传》:“当涂、徽州,得以安堵如故,皆先生一谑之力也。”主谓 安定如常,

  • 车随霖雨

    同“甘雨随车”。唐张说《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》诗:“股肱还入郡,父母更临州。扇逐仁风转,车随霖雨流。”

  • 顺非而泽

    泽:润色。 对于错误的言行,不仅表示顺从,而且还加以润饰。语出《荀子.宥坐》:“人有恶者五,而盗窃不与焉:一曰心达而险,二曰行僻而坚,三曰言伪而辩,四曰记丑而博,五曰顺非而泽。”《魏书.李谧传》:“

  • 三冬文史堆案

    源见“三冬足文史”。形容勤奋读书。清顾炎武《寄李生云霑》诗:“岁晚漳河朔雪霏,仆夫持得尺书归。三冬文史常堆案,一室弦歌自掩扉。”

  • 晏子狐裘

    同“晏子裘”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月夜自和》词:“怅江湖幸有,季鹰鲈鲙,田园忍负,晏子狐裘。”

  • 爱莫助之

    见“爱莫能助”。元·黄溍《赠熊天瑞先辈》:“感君远来增叹吁,~将何如!”

  • 杏林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.董奉》:“董奉者,字君异,侯官人也。吴先主时,有少年为奉本县长,见奉四十余,不知其道。……(奉)后还豫章(即今南昌市)庐山下居(一说隐居于安徽凤阳县杏山)……奉居山不种田,日为人治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