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名下无虚士

名下无虚士

指享有盛名的人,必有真才实学,这是指南朝陈姚察的故事。姚察(533-606年)字伯审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。官至吏部尚书。陈灭入隋,袭封北绛郡公,大业二年(606年),74岁终于东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察自幼性情纯厚,事亲以孝闻名,6岁诵书万余言,勤苦学习,夜以继日。12岁便能写文章。姚察励精学业,闻见渊博。一代文宗徐陵,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,特别推崇。曾对儿子徐俭说:“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,你应该向他学习。”陈太建初年,察为通直散骑常侍,出使回访北周,沛国刘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《汉书》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,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。刘臻对其亲信说:“真是名不虚传!”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。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,必有真才实学,名实相符。

【出典】:

陈书》卷27《姚察传》348-349页:“太建初,补宣明殿学士,除散骑侍郎、左通直。寻兼通直散骑常侍,报聘于周。江左(也称“江东”,长江下游以东地区。即今江苏省一带。)耆(qí其,老)旧(耆旧: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。)先在关右(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)者,咸相倾慕。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。臻谓所亲曰‘名下定无虚士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88回:“果然文不起草,走笔立就,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。”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回:“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,果然不出所料:足见文章有价,名下无虚。” 清·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14回:“名下无虚士,(李)秀成智勇足备,吾不如之。”


【词语名下无虚士】  成语:名下无虚士汉语词典:名下无虚士

猜你喜欢

  • 蓬矢

    同“悬弧射矢”。宋葛立方《清平乐.子侄过省生日候殿试席间作》词:“当年蓬矢生贤,流霞满祝长年。”【词语蓬矢】   汉语大词典:蓬矢

  • 陪仆

    源见“陪台”。泛指奴仆。《后汉书.陈元传》:“夺公辅之任,损宰相之威,以刺举为明,徼讦为直。乃至陪仆告其君长,子弟变其父兄,罔密法峻,大臣无所措手足。”【词语陪仆】   汉语大词典:陪仆

  • 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

    鉴:镜子,借鉴。 原指夏朝覆亡的史实并不久远,殷朝子孙应引为鉴戒。 后泛指可以引为教训的往事并不太远。语出《诗.大雅.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汉.桓宽《盐铁论.结和》:“语曰:‘前车覆,后

  • 董仙留杏

    同“董奉杏成林”。明文徵明《钱孔元五十》诗:“卜式输边聊示义,董仙留杏未忘医。”

  • 裂裳裹膝

    同“裂裳裹足”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:“申包胥知不可,乃之于秦,求救楚,昼驰夜趋,足踵跖劈,裂裳裹膝。”见“裂裳裹足”。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申包胥知不可,乃之于秦,求救楚,昼驰夜趋,足踵

  • 当门兰

    《三国志.周群传》:“裕(张裕)又私语人曰:‘岁在庚子,天下当易代,刘氏祚尽矣。主公得益州,九年之后,寅卯之间当失之。’人密白其言……先主常衔其不逊,加忿其漏言,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,下狱,将诛之。诸葛

  • 弦歌

    源见“武城弦”。指出任邑令。《晋书.陶潜传》:“谓亲朋曰:‘聊欲弦歌,以为三径之资,可乎?’执事者闻之,以为彭泽令。”【词语弦歌】   汉语大词典:弦歌

  • 笔塚与退笔塚

    唐.李肇《国史补》卷中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(注:草圣,指草书成就最高的人,此似指后汉弘农张芝。三昧,奥妙,诀窍)。弃笔堆积,埋于山下,号曰笔塚。”唐.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(智永禅师)积

  • 虎竹

    源见“分虎竹”。指发兵征调的虎符与竹使符。唐李白《出自蓟北门行》:“虎竹救边急,戎车森已行。”【词语虎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虎竹

  • 今雨旧雨

    源见“旧雨今雨”。指新朋友与老朋友。清吴绮《金明池.集曾波阁》词:“砧杵动、离心欲冷,有今雨旧雨上客。”【词语今雨旧雨】   汉语大词典:今雨旧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