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响遏行云

响遏行云

列子.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(歌唱)于秦青,未穷(学完,学尽)青之技,自谓尽之,遂辞归。秦青弗止(弗,不之;弗止,不之止,即不止之,之代薛谭),饯于郊衢(城邑外四通八达的道路旁)。抚节(抚,拍,击;抚节即打着拍节)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(阻止)行云。薛谭乃谢(认错,道歉)求反(返)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

秦青的歌声,超尘拔俗,非同凡响,他的歌声以至能阻遏行云,使之留恋不去。

“响遏行云”后常用以形容歌声乐曲高妙超绝。唐赵嘏《闻笛》诗:“谁家吹笛画楼中,断续声随断续风。响遏行云横碧落,清和冷月到帘栊。兴来三弄有桓子,赋就一篇怀马融。曲罢不知人在否,余音嘹亮尚飘空。”


主谓 遏,阻止。行云,云彩飘动。声音响亮,把浮云都止住了。形容歌声嘹亮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于秦青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;遂辞归。秦青弗止,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~。薛谭乃谢求反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梁实秋《雅舍小品》:“抚节悲歌的时候,不妨声振林木,~。”△褒义。多形容歌唱技艺的绝妙高超。↔阗然无声。也作“高遏行云”、“游响停云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薛谭学讴于秦青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,遂辞归。秦青弗止,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薛谭乃谢求反,终身不敢言归。”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古代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,尚未掌握秦青的全部技艺,自以为完全学会了,于是辞别。秦青没有留他,在郊外路边为他饯行,秦青打着节拍,慷慨悲歌,歌声高亢嘹亮,振动林木,响彻天空,连行云也止住不动。这时薛谭才知自己不足,向秦青谢过,请求继续学习,从此再不敢提起回家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歌声嘹亮动听。

【典形】 白云遏、唱歌云欲聚、遏行云、遏云、遏云歌、遏云妙响、歌声入青云、歌云、留云歌、秦讴、秦云、清歌驻白云、绕行云、入行云、响遏青云、响振林木、驻云、遏云讴、穿云衢、响遏碧云、歌响行云住、清唱云不去、响遏珠尘、林木激越、听歌云断、云绕扇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云遏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爽籁发而清风生,纤歌凝而白云遏。”

〔唱歌云欲聚〕 北周·庾信《游山》:“唱歌云欲聚,弹琴鹤欲舞。”

〔遏行云〕 五代 · 魏承班 《玉楼春》:“声声清响遏行云,寂寂画梁尘暗起。”

〔遏云〕 唐·张祜《边上逢歌者》:“垂老秋歌出塞庭,遏云相付旧秦青。”

〔遏云歌〕 唐·罗隐《春思》:“蜀国暖迥溪峡浪,卫娘清转遏云歌。”

〔歌声入青云〕 唐·李商隐《戏题枢言草阁》:“歌声入青云,所痛无良媒。”

〔歌云〕 宋·杨亿《无题》:“才断歌云成梦雨,斗回笑电作嗔霆。”

〔留云歌〕 宋·张枢《壶中天·月夕登绘幅堂》:“赋雪词工,留云歌断,偏惹文箫怨。”

〔秦讴〕 宋·吴文英《声声慢·闰重九饮郭园》:“知道池亭多宴,掩庭花,长是惊落秦讴。”

〔秦云〕 唐·罗隐《江都》:“歌听丽句秦云咽,诗转新题罗锦铺。”

〔清歌驻白云〕 宋·黄庭坚《鹧鸪天》:“与君更把长生碗,略为清歌驻白云。”

〔绕行云〕 唐·李白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:“清风吹歌入空去,歌曲自绕行云飞。”

〔入行云〕 唐·苏轼《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》之一:“清歌窈眇入行云,云为不行天为泣。”

〔响遏青云〕 五代·欧阳炯《花间集序》:“名高白雪,声声而自合鸾歌; 响遏青云,字字而偏谐凤律。”

〔响振林木〕 唐·白行简 《李娃传》:“举声清越,响振林木,曲度未终,闻者欷歔掩泣。”

〔驻云〕 宋·苏轼《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》:“已烦仙袂来行雨,莫遣歌声便驻云。”


【词语响遏行云】  成语:响遏行云汉语词典:响遏行云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郭之吹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借指假冒充数,名不副实。清刘嗣绾《贻友人书》:“足下勿滥南郭之吹,免贻北山之笑也,幸甚!”

  • 千里草

    《后汉书.五行志》:“献帝(汉献帝刘协)践祚(即位)之初,京都童谣曰:‘千里草,何青青。十日卜,不得生。’”“千里草”为董,“十日卜”为卓。童谣的意思是说,董卓残暴,不得人心,必将失败被处死。宋.辛弃

  • 冠髑髅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一五:“旧说野狐名紫狐,夜击尾火出,将为怪,必戴髑髅拜北斗,髑髅不坠,则化为人矣。”传说狐狸修炼至最后,必须取髑髅戴在头上,夜半三更拜北斗星,如不坠,则修炼化成了人。此为无稽之

  • 红丝系足

    源见“月下老人”。比喻缔结婚约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瞥见》:“这罗帕呵,就倩你做红丝系足缘。”

  • 苇苕系巢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南方有鸟焉,名曰蒙鸠,以羽为巢,而编之以发,系之苇苕。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。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”苕,苇花。蒙鸠将巢筑在芦苇之端,巢虽完美,但基础不固,故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,酿成祸

  • 月殿嫦娥

    同“月里姮娥”。元关汉卿《玉镜台》三折:“便有瑶池仙子无心觑,月殿嫦娥懒去窥。”见“月里嫦娥”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1本3折:“似湘陵妃子斜偎舜庙朱扉,如~微现蟾宫素影。”【词语月殿嫦娥】  成语:月

  • 称体裁衣

    称( ㄔㄣˋ chèn 衬):适合。切合身体长短大小剪裁衣著,比喻事情做得符合需要,刚好合适。《南史.张融传》:“(高帝)手诏赐融衣曰:‘……今送一通故衣,意谓虽故,乃胜新也。是吾所着,已令裁减,

  • 炊金馔玉

    唐.骆宾王《骆丞集》卷二《帝京篇》诗:“平台戚里带崇墉,炊金馔玉待鸣钟。”《骆宾王集》卷九作“酌金馔玉”。平台,古迹名,在河南商丘县东北,为公元前五五六年宋皇国父所建。汉时梁孝王与邹阳、枚乘等曾游于此

  • 拥彗

    同“拥篲”。彗,同“篲”。《汉书.高帝纪下》:“后上朝,太公拥彗,迎门却行。”【词语拥彗】   汉语大词典:拥彗

  • 兰芷之室

    汉.戴德《大戴礼记.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兰、芷:两种香草。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,就象进入了充满清香的房子,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因以“兰芷之室”比喻良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