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围棋赌墅

围棋赌墅

晋书.谢安传》:“时苻坚强盛,疆场多虞,诸将败退相继。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,所在克捷。”“玄入问计,安夷然无惧色,答曰:‘已别有旨。’既而寂然。玄不敢复言,乃令张玄重请。安遂命驾出山墅,亲朋毕集,方与玄围棊赌别墅。”

别墅指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息处所,也称别业、别馆。以此作注来比赛围棋输赢。晋人谢安肩负御敌重任,得知敌军压境仍镇定若素,与侄谢玄下棋,以别墅赌输赢。后用来作咏大将风度的典故,也用来咏弈棋。

唐.王维《同崔傅答贤弟》诗:“曲几书留小史家,草堂棋赌山阴墅。”用谢安事谓崔氏多才艺而有风度。


【典源】 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 (苻) 坚后率众,号百万,次于淮肥,京师震恐。加 (谢) 安征讨大都督。(谢) 玄入问计,安夷然无惧色,答曰:‘已别有旨。’既而寂然。玄不敢复言,乃令张玄重请。安遂命驾出山墅,亲朋毕集,方与玄围棋赌别墅。安常棋劣于玄,是日玄惧,便为敌手而又不胜。安顾谓其甥羊昙曰:‘以墅乞汝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前秦苻坚率大军号称百万,进抵淮水,企图南下攻东晋,东晋京城震恐。晋帝任命谢安 (字安石) 为征讨大都督,抵御苻坚。其侄谢玄去向他请示,谢安镇静如常,只讲了一句:“已另有安排。”就不言语了。谢玄不敢再问。谢安却乘车去东山别墅,大会亲友,与谢玄下围棋赌别墅。谢安平日棋不敌谢玄,这天谢玄忧虑战事,便与谢安平手下棋也胜不了,谢安回头对其外甥羊昙说:“把别墅给你吧。”参见 〖破贼屐折〗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从容镇定,胸有成竹; 或用以形容下围棋。

【典形】 东山赌墅、赌墅、围棋赌墅、谢赌、羊昙赌、争棋赌墅、别墅未输、草堂棋赌。

【示例】

〔东山赌墅〕 清·顾炎武《上吴侍郎旸》:“征虏投壶暇,东山赌墅优。”

〔赌墅〕 清·钱谦益《己巳八月待放归田感怀述事》之三:“安石流风传赌墅,半山陈迹说争墩。”

〔围棋赌墅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紫钗记》:“正尔,羽扇纶巾,据床清啸,围棋赌墅。”

〔谢赌〕 清·朱彝尊 《题颜司勋写照》:“命棋怀谢赌,邀笛想桓弄。”

〔羊昙赌〕 宋·王安石《次韵叶致远置洲田》:“土山欲为羊昙赌,且可专心学弈秋。”

〔争棋赌墅〕 宋·张炎 《忆王孙·谢安棋墅》:“争棋赌墅意欣然,心似游丝飏碧天。只为当时一着玄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钟鱼

    源见“蒲牢”。指鲸鱼形的撞杵。宋陆游《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》之一:“粥后钟鱼未动时,夜灯仍对碧琉璃。”清孙枝蔚《赠李湘北学士》诗:“狮象力最雄,钟鱼声不迫。”【词语钟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钟鱼

  • 兔角龟毛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六:“商纣之时,大龟生毛兔生角,兵甲将兴之象也。”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世间虚空,水陆飞行,诸所物象,名为一切,汝不著者,为在为无,无则同于龟毛兔角,云何不著?”兔角龟毛,亦作龟毛兔角

  • 斋前树

    《南史.萧惠开传》载,南朝宋.萧惠开,素有大志,后由东海太守调任少府,加给事中,益不得其志,“寺内所住斋前,向种花草甚美。惠开悉划除别种白杨。每谓人曰:‘人生不得行胸怀,虽寿百岁犹为夭也。’”后因以“

  • 首阳

    源见“采薇”。借指山林隐居之地。唐李白《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》诗:“受气有本性,不为外物迁。饮水箕山上,食雪首阳巅。”【词语首阳】   汉语大词典:首阳

  • 七碗茶

    唐.卢仝《走笔谢孟谏议新茶》诗:“一碗喉吻润;两碗破孤闷;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;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;五碗肌骨轻;六碗通仙灵;七碗吃不得也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蓬莱山,在何处?玉川

  • 寄当归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姜维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《杂记》:“初,姜维诣亮,与母相失,复得母书,令求当归。维曰:‘良田百顷,不在一亩(与母谐音),但有远志,不在当归。’”《晋书.五行志中》叙其事较圆满合理,其文曰

  • 折道

    《吴越春秋.王僚使公子光传》:专诸者,堂邑(古临淮郡堂邑县)人也。伍子胥之亡楚如(往,去)吴时,遇之于途,专诸方与人斗,将就敌,其怒有万人之气,甚不可当。其妻一呼即还。子胥怪而问其状:‘何夫子之盛怒也

  • 蝇营

    比喻到处钻营。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 “朝悔其行,暮已复然,蝇营狗苟,驱去复来。” ●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: “营营青蝇,止于棘,谗人罔极,交乱四国。” 诗写谗臣如同青蝇往来不绝,到时要害人乱国。诗人意在劝

  • 舄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喻地方官或仙人的行踪。宋李光《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》:“舄凫随意远,辽鹤自知还。”清方文《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》:“行矣新骢马,归哉旧舄凫。”【词语舄凫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

    恶( ㄨˋ wù ):厌恶,憎恶。 指做了错事、坏事而感到羞耻、憎恶的心情,人人都有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明.无名氏《杨家府演义》二卷:“孟良曰:‘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。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