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小心翼翼

小心翼翼

原指虔恭谨慎,后来则形容谨慎小心,放不开手脚。公元前516年,齐国出现彗星。齐景公下令举行宗教仪式以禳灾。晏婴劝告他说:“这样做是无益的。彗星本身就是为除秽而出现的。您如没有败政,禳灾就没有意义;如有败政,则禳灾也不会起作用。《诗经》上说:‘只有周文王为人处世严谨虔城,敬事上帝,所以受到各国拥戴。’您即位以来,从无失德之处,各国诸侯正在前来朝见您,为什么还怕彗星呢?”景公听了很高兴,下令停止禳灾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齐有彗星,齐侯使禳之。晏子曰:‘无益也,祇取诬焉。天道不谄,不贰其命,若之何禳之?且天之有彗也,以除秽也。君无秽德,又何禳焉?若德之秽,禳之何损?《诗》曰:‘惟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昭事上帝,聿怀多福。厥得不回,以受方国。’君无违德,方国将至,何患于彗?’……公说,乃止。”

【例句】:

管子·弟子职》“夙兴夜寐,衣带必饰,朝益暮习,小心翼翼。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王侯秉德,其邻翼翼。”


并列 翼翼,恭敬、慎重。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。现多形容一举一动小心谨慎,不敢疏忽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维此文王,小心翼翼。”又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”艾明之《浮沉》:“她~地做着一切,心里就像拉紧的弦,绷得紧紧的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形容处事态度。→小心谨慎 谨小慎微 小心在意 ↔粗心大意。也作“翼翼小心”。


【词语小心翼翼】  成语:小心翼翼汉语词典:小心翼翼

猜你喜欢

  • 臣朔常饥

    同“臣朔苦饥”。清王鹏运《摸鱼子》词:“叹臣朔常饥,将军负腹,奇气向谁吐?”【词语臣朔常饥】   汉语大词典:臣朔常饥

  • 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

    《荀子.王制》:“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。传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后因以“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见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《荀

  • 黍回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谓从梦中醒来。明王思任《晤汪九华》诗:“我亦黍回忘隔世,古来仅见此尧天。”

  • 牛衣泣

    牛衣:用草、麻等物编织成为牛御寒之物。王章(?-前24年)字仲卿,泰山钜平(今山东泰安西南)人。年轻时任文学官(郡及王国的教官),不久升任谏大夫(掌论议的官),在朝廷以敢于直言谏诤而著名。当初,王章在

  • 陈群戚容

    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魏文帝受禅,陈群有戚容。帝问曰:‘朕应天受命,卿何以不乐?’群曰:‘臣与华歆,服膺先朝,今虽欣圣化,犹义形于色。”三国时,曹丕受禅登基。群臣兴高彩烈,唯有陈群表现出忧戚之容色。文

  • 崔帅留靴

    源见“脱靴㈠”。形容地方官清廉有德政,受民爱戴挽留。清袁枚《接冯星实方伯手书道西江去官光景》诗:“崔帅留靴沿路泣,文翁画像满城看。”

  • 随蓝

    源见“青出于蓝”。指从师学习。唐张鷟《龙筋凤髓判》卷二:“随蓝改质,实藉招携;题竹书名,良资教授。”【词语随蓝】   汉语大词典:随蓝

  • 息夫历诋

    《汉书.息夫躬传》:“息夫躬字子微,河内河阳人也。……躬既亲近,数进见言事,论议亡所避。众畏其口,见之仄目。躬上疏历诋公卿大臣,……”汉.息夫躬少年时学习《春秋》,遍读书史,受到时人称赞。躬甚得皇上信

  • 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

    元.无名氏《独角牛》:“孩儿也,一了说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我暗算他。”明处来的枪容易躲避,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。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对付,暗地里的中伤最难辨白。明.罗贯中《平妖传》三回:“解下弓来,搭上

  • 颐隐于脐,肩高于顶

    颐:面颊。隐:隐伏。 面颊隐藏在肚脐下,肩膀高过于头顶。 形容人体佝偻畸形。 也比喻文章格局错乱。语出《庄子.人间世》:“支离疏者,颐隐于脐,肩高于顶。”清.归庄《玉山诗集序》:“按其格,有颐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