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成连海上琴

成连海上琴

吴兢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下:“《水仙操》,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,三年而成,至于精神寂寞,情至专一,尚未能也。成连云:‘吾师子春在海中,能移人情。’乃与伯牙延望,无人。至蓬莱山,留伯牙曰:‘吾将迎吾师。’刺船而去,旬时不返,但闻海上水汩汲漰澌之声,山林窅冥,群鸟悲号,怆然叹曰:‘先生将移我情。’乃援琴而歌之。曲终,成连刺船而还,伯牙遂为天下妙手。”后遂以“成连海上琴”为咏学琴的典实。清 丘逢甲《寄怀维卿师桂林》诗:“刺船人去波涛急,凄绝成连海上琴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嵇康〈琴赋〉》注引汉·蔡邕《琴操》:“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,先生曰:‘吾能传曲,而不能移情,吾师有方子春者,善于琴,能作人之情。今在东海上,子能与我同事之乎?’伯牙曰:‘夫子有命,敢不敬从。’乃相与至海上,见于春,受业焉。”唐·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卷下:“《水仙操》,右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,三年而成。至于精神寂寞,情至专一,尚未能也。成连云:‘吾师子春在海中,能移人情。’乃与伯牙延望,无人。至蓬莱山,留伯牙曰:‘吾将迎吾师。’刺船而去,旬时不返,但闻海上水汩(gu)汲漰(peng)凘之声。山林窅(yao)冥,群鸟悲号,怆然叹曰:‘先生将移我情。’乃援琴而歌之。曲终,成连刺船而还,伯牙遂为天下妙手。”

【今译】春秋时,伯牙向成连先生学习弹琴,三年学成。成连对伯牙说:“我能传授你琴曲,却不能陶治你的性情,而我的老师方子春能够做到,他在东海上,你愿同我一道前去请教吗?”伯牙从命,于是二人至海上,来到蓬莱山,成连说要迎师便划船离去,多日不返,伯牙只闻海水奔涌咆哮,只见山林杳杳冥冥,又听成群的海鸟悲鸣,怆然感叹:“先生是在陶冶我的性情啊。”他抚琴高歌,歌毕,成连先生就划船来接伯牙返回。从此,伯牙弹琴遂出神入化,成为天下高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及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; 也以“成连”指擅长弹琴的人。

【典形】 成连、成连海上琴、成连海水、成连琴、刺船人、海上琴、化琴工、移我情、海山深绝、成连佳趣、成连心。

【示例】

〔成连〕 清·张梁《弹琴》:“钟期既已亡,成连谁能寻。”

〔成连海上琴〕 清·丘逢甲 《寄怀维卿师桂林》:“刺船人去波涛急,凄绝成连海上琴。”

〔成连海水〕 清·金人瑞《周顺庐先生生日》:“成连海水最移情,弘景山居亦有荣。”

〔成连琴〕 清·王士禛《赠劳山隐者》:“清冷鱼山梵,寂寞成连琴。”

〔刺船人〕 清·丘逢甲 《答王贡南同年》:“浩浩天风入素琴,刺船人去有遗音。”

〔海上琴〕 清·王夫之 《重过莲花峰》:“河山憾折延陵剑,风雨长迷海上琴。”

〔化琴工〕 宋·苏轼《授经台》:“剑舞有神通草圣,海山无事化琴工。”

〔移我情〕 清·程先贞《偶兴》:“逝欲访成连,弹琴移我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曲淋铃

    源见“夜霖铃”。表示怀念伤悼之情。唐杜牧《华清宫》诗:“行云不下朝元阁,一曲《淋铃》泪数行。”

  • 怀宝迷邦

    《论语.阳货》:“(阳货)谓孔子曰:‘来!予与尔言。曰“怀其宝而迷其邦”可谓仁乎?’(孔子)曰:‘不可。’”阳货对孔子说:“你来,我要和你说几句话。”孔子走过来,阳货问道:“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才德隐藏起

  • 谷中愚

    源见“愚公谷”。指深山隐者。唐薛逢《夏夜宴明月湖》诗:“圣朝思静默,堪守谷中愚。”

  • 磻溪心迹

    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以隐求仕的心愿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一种老人能算度,磻溪心迹愧商颜。”

  • 蓬生麻中,不扶自直

    蓬:一种容易倒伏的菊科植物。又叫飞蓬。 飞蓬长在麻中,不须扶持,它也能直立。 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。语出《荀子.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”汉.王充《论衡.率性》:“蓬生

  • 歧嶷

    《诗.大雅.生民》:“诞实匍匐,克岐克嶷,以就口食。”毛传:“岐,知意也。嶷,识也。”后以“歧嶷”谓年幼聪慧。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客卿幼而歧嶷,年六岁能应接诸公,专对宾客。”亦指六七岁年纪。王闿运《

  • 苍狗浮云

    同“白衣苍狗”。元安熙《石州慢.寄题龙首峰》词:“苍狗浮云,平日惯开青眼。”

  • 水弩

    同“含沙蜮”。水弩,蜮的俗称。唐张祜《寄迁客》诗:“溪行防水弩,野店避山魈。”【词语水弩】   汉语大词典:水弩

  • 画雀

    源见“锦屏射雀”。指择佳婿。清蒲松龄《为毕振叔与韩履生启》:“令公郎阶上芝兰,乘龙不愧;舍孙女闺中荆布,画雀何堪?”

  • 面墙

    源见“不学面墙”。比喻不学无术,毫无见识。汉蔡邕《荐太尉董卓可相国》:“〔邕〕新来入朝,不更郎署,摄省文书,其犹面墙。”同“面壁”。唐唐彦谦《寄蒋二十四》诗:“禅门淡泊无心地,世事生疏欲面墙。”【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