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扑朔迷离

扑朔迷离

乐府诗集.木兰诗之一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扑朔,兔脚毛蓬松;迷离,指兔眼睛眯缝。在兔齐跑时即难辨其雌雄。一说,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。后以“扑朔迷离”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不易看清真相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无题诗》:“钩辀格磔浑难语,扑朔迷离两不真。”王蒙《歌神》:“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,却唤起了我的希望。”


并列 扑朔,四脚搔爬。迷离,两眼眯缝。原指扑朔的雄兔、迷离的雌兔在地上跑时就难辨雄雌。现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真相难明。语本《乐府诗·木兰辞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廖辉英《红尘孽债》:“这~的说法,更增加两人关系的暖昧性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不易一下弄清楚的事情。→变幻莫测↔一目了然。 也作“迷离扑朔”。


解释扑朔:指雄兔脚毛蓬松。迷离:指雌兔眼睛眯缝。雌雄兔子本来各有不同的特征,但在奔跑时却难辨其雌雄。也有人认为,扑朔为四脚爬搔或跳跃貌,或兔子奔跑迅速貌。后形容事物错综复杂,不易看清真相。

出处《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两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”

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,当时北方以游牧为生的柔然国不断南侵,北魏被迫不断征兵进行防卫和征伐。在征兵的名册中,花木兰的父亲名列其中,但是父亲年事已高,而弟弟年又太幼,木兰只得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。她早晨告别爹娘,随军开拔,晚上就住在了黄河岸边。在苍茫的暮色中,在黄河的轰鸣和战马的嘶叫中,木兰做好了奋战报国的准备。随后的十年中,花木兰身经百战,喋血疆场,取得了无数的战功。战后皇帝想要赏赐她,封她为官,但她拒绝了赏赐,也不愿为官,在战友的陪伴下回到了故乡。令人惊叹的是,十年来生死与共的战友直到这时才知道,勇敢坚强的花木兰原来是个女儿身。《木兰诗》的作者由衷地感叹道:雄兔脚毛蓬松,雌兔眼睛眯缝,但两只兔子趴在地上奔跑时,又怎能辨别出雌雄呢?

近义错综复杂

例句

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,却唤起了我的希望。


【词语扑朔迷离】  成语:扑朔迷离汉语词典:扑朔迷离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平而鸣

    参见:物不平则鸣见“物不平则鸣”。【词语不平而鸣】  成语:不平而鸣

  • 虚弓

    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没有上箭的弓弦。常用以称赞箭法高明或喻再次打击。唐卢照邻《失群雁》诗:“虞人负缴来相及,齐客虚弓忽见伤。”

  • 讽一劝百

    用委婉的语言进行指责,目的是讽刺一事而使百事归善;实际却是讽刺的成分很少,鼓励的成分很多。《文心雕龙.杂文》:“自桓麟《七说》以下,左思《七讽》以上,枝附影从,十有余家。或文丽而义睽,或理弊而辞驳。观

  • 田衣

    《释氏要览上.法衣田相》载:袈裟亦称“田相衣”。因其多方格形图案,类水田畦畔纵横,故名。后因以“田衣”指袈裟。唐白居易《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》诗:“山屐田衣六七贤,搴芳蹋翠弄潺湲。”亦借指僧人。

  • 雁杳鱼沉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、“鱼传尺素”。比喻彼此音讯断绝。元 刘庭信《折桂令.忆别》曲:“想人生最苦离别,雁杳鱼沉,信断音绝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三六回:“雁杳鱼沉,离愁满怀谁与传?”并列 比喻音讯断绝。宋·张绍文

  • 探赤丸

    源见“探丸借客”。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武吏。泛指杀人报仇。清宋琬《行路难》诗之一:“昼探赤丸乘白马,杜陵韦曲公然居。”【词语探赤丸】   汉语大词典:探赤丸

  • 矉里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谓丑拙者强效美好。明袁宏道《喜逢梅季豹》诗:“矉里少冶容,邯郸无高步。”

  • 杜曲桑麻

    唐.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自断此生休问天,杜曲幸有桑麻田。”杜曲,地名,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,唐时为大姓杜氏聚居处,杜曲称北杜,杜固称南杜。杜甫曾居杜曲。后遂以“杜曲桑麻”指在家务农。元.张可久〔双

  • 浮梗

    同“泛梗”。闽徐夤《别》诗:“酒尽歌终问后期,泛萍浮梗不胜悲。”【词语浮梗】   汉语大词典:浮梗

  • 大风词

    同“大风歌”。唐 林宽《歌风台》诗:“蒿棘空存百尺基,酒酣曾唱《大风》词。”【词语大风词】   汉语大词典:大风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