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打油诗

打油诗

唐.张打油作《雪诗》云:“江上一笼统,井上黑窟窿。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。”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。见明.杨慎《升庵诗话》。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,又称俚俗诗、徘谐诗。后因称通俗诙谐,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,也谦称粗俗之诗为打油诗。

《京本通俗小说.冯玉梅团圆》:“帘卷水西楼,一曲新腔唱打油。”


诗言志,讲究意境、声韵、情感,语言凝练,高度集中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生活。诗的语言,好多都是警句,不少流传于世。

有一种 “诗”,是以俚语写出的,多故作诙谐,且暗含讥嘲之意,这样的诗便叫做 “打油诗”。因为写这种诗的人,很有名的一个人叫张打油,所以这类诗被后世称为 “打油诗”。

张打油是唐代人,曾写有一首 《雪诗》而闻名于世: “江上一笼统,井上黑窟窿。黄狗身上白,白狗身上肿。”( 见 《庵外集》) ,宋·钱易 《南部新书》亦有所记载。

20 世纪 60 年代初,当时国家经济困难,有些老师课余种菜以贴补生活,有位老师写了一首打油诗道: “琴棋书画诗酒花,当年样样不离它; 如今七字都变样: 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此诗绝妙、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。

抗战时期,国民党元老、蒋介石的 “师爷”吴稚晖,74 岁时蜗居在重庆,靠卖字维生。有一天,一个留欧的年轻画家因 “稚老”有名而送去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求其为之题词。吴稚晖看不懂,也不喜欢那种抽象画,便题了一首打油诗: “远观一朵花,近看一个疤。原来是幅画,哎哟我的妈!”此诗一时流传颇广。

2011 年 1 月 4 日 《武汉晚报》 第 16 版登载了一则消息: 《一首小小打油诗,得到老师的赞扬,9 岁 “差生”突然变成了好学生》。9岁小学生的打油诗如下: “小小的我真调皮,不爱看书和学习; 天天回家看电视,不做作业不写字。”因为 “真实、生动”,老师批了“很好”,该生受到鼓舞,变得懂事爱学习而大有进步了。看来,“打油诗”还有些作用啊。

关于 “打油诗”还有两个小故事哩。一个说的是从前有个读书人写了首 《夜归》诗: “半夜三更子时归,关门闭户掩柴扉。老婆妻子夫人问: 你是哪个何人谁?”不用解释就很明白了: 半夜、三更、子时为同一时; 关门、闭户、掩柴扉为同一事; 老婆、妻子、夫人为同一人; 哪个、何人、谁为同一问。三纸无驴,可博一笑。

另一个说的是雪天四人避雪于庙,其中一个秀才说 “大雪纷纷落地”; 一个商人接着说 “都是皇家瑞气”; 一个富人说 “再下三年何妨”; 最后一人是个乞丐,气愤地接着说道 “放你妈的狗屁”! 此“打油诗”亦为诙谐可笑而解气。


【词语打油诗】   汉语词典:打油诗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患才少,子患才多

    患:忧虑,怨恨。原指人才华出众,后含义发生变化,形容卖弄文采,华而不实。典出晋陆机事迹。陆机(261-303年),字士衡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,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的孙子。吴国灭亡后,居家苦读

  • 发愤忘餐

    见“发愤忘食”。【词语发愤忘餐】  成语:发愤忘餐汉语大词典:发愤忘餐

  • 河东吼

    同“河东狮子吼”。清 顾嘉誉《雪狮歌》诗:“?耏落落张巨口,仰天欲作河东吼。”

  • 天堑变通途

    天堑( ㄑㄧㄢˋ qiàn ):天然的不可逾超的壕沟。堑,壕沟。古称“长江”为天堑,《隋书.五行志下》:“长江天堑,古以为限隔南北。”通途:畅通的大道。 古来号称天堑的长江,如今变成往来交通的大道

  • 信本观碑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八九引《国朝传记》:“率更令(官名,唐时掌管宗族次序、礼乐、刑罚及漏刻政令等事)欧阳询行见古碑,索靖所书(索靖,晋代书法家,字幼安),驻马观之,良久而去。数百步复还,下马伫立,疲则布毯

  • 陶公鲊

    源见“封鲊”。泛指奉养父母的美食。清 丘逢甲《柬秦子质军门》诗:“思亲梦寄陶公鲊,教子经传尚父钤。”

  • 甘冒虎口

    甘:心甘情愿。冒:冒险。虎口:比喻最危险的地方。甘心情愿冒最大的危险。比喻英勇无畏。公元200年,袁绍发兵南下攻曹,谋士田丰屡屡劝他以精锐骑兵骚扰曹操,使之疲弊,不要绝成败于一战。袁绍不但不听,却认为

  • 蓬蒿满中园

    源见“仲蔚蓬蒿”。指贫士家园。南朝 梁江淹《杂体诗.效左思咏史》:“顾念张仲蔚,蓬蒿满中园。”

  • 卫幕

   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境。明储国桢《杂咏》: “燕巢卫幕安能久,登极俄著陷御床。” 参见:○幕燕鼎鱼【词语卫幕】   汉语大词典:卫幕

  • 螫手解腕

    同“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”。《资治通鉴.梁武帝太清元年》:“景恐上责之,遣中兵参军柳昕奉启于上,以为:‘王旅未接,死亡交急,遂求援关中,自救目前。臣既不安於高氏,岂见容于宇文!但螫手解腕,事不得已,本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