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拔帜易帜

拔帜易帜

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载:公元前二〇四年,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。赵王歇及主将陈余,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。离井陉口三十里处,韩信“选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(偏僻小路)革(音bì,依靠山的掩蔽)山而望赵军,诫曰:‘赵见我走(败逃,这里是佯败),必空壁逐我,若(指二千军)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’”韩信命万人背水列阵,与赵军决战,赵军出击不能取胜,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,共候赵空壁逐利,则驱入赵壁,皆拔赵帜,立汉赤帜二千。”

后因常以“拔帜易帜”比喻取而代之,用“拔帜”比喻战胜。

柳亚子《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》:“崛起异军,拔赵帜而树汉帜。”


连动 拔掉别人的旗子,换上自己的旗子。比喻取而代之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萆选轻骑二千人,人持一赤帜,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,诫曰:‘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’”△描写取代之语。也作“拔旗易帜”、“拔赵帜,树汉帜”、“拔赵帜,易汉帜”、“拔赵易汉”、“拔赵帜立赤帜”、“拔帜立帜”、“拔帜树帜”。


【词语拔帜易帜】  成语:拔帜易帜汉语词典:拔帜易帜

猜你喜欢

  • 舜乐

    同“舜弦”。唐杜审言《望春亭侍游应诏》诗:“尧樽随步辇,舜乐绕行麾。”

  • 肠遶吴门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孙坚传》注引《吴书》:“母怀姙坚,梦肠出遶吴昌门,寤而懼之,以告邻母。邻母曰:‘安知非吉征也?’”孙坚母怀坚时,梦肠遶吴门。后以“肠遶吴门”为咏生贵子之典。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一《出

  • 桑下恋

    源见“三宿恋”。指对世间事物的顾恋之心。清 黄鷟来《晓陟丹霞》诗:“欲假岩中居,冀息桑下恋。”

  • 懿妻执爨

    《晋书.宣穆张皇后传》:“宣帝(注:司马懿孙司马炎建立晋朝后,追尊其祖为宣帝)初辞魏武(魏武帝曹操)之命,托以风痹,尝暴书(暴同曝),遇暴雨,不觉自起收之。家唯有一婢见之,后乃恐事泄致祸,遂手杀之以灭

  • 诗无达诂,易无达占,春秋无达辞

    诗:《诗经》。达:通行,共通。诂:以今言解释古语。易:《周易》。占:卜问,预测。春秋:古代史书。 《诗经》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;《周易》没有一成不变的预测;《春秋》没有一成不变的用辞。 意谓对古代经

  • 弦直

    同“直如弦”。《后汉书.李固传赞》:“燮同赵孤,世载弦直。”【词语弦直】   汉语大词典:弦直

  • 中山沉醉

    源见“千日酒”。形容美酒浓烈,饮之久醉不醒。多寓避俗远世之意。唐白居易《和春深》之十四:“中山一沉醉,千度日西斜。”

  • 始终者,万物之大归

    始终:本指产生和死亡,这里是偏义复词,专指死亡。 死亡是万物的最终归宿。语出晋.陆机‘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夫始终者,万物之大归;生死者,生命之区域。”唐.骆宾王《伤祝阿王明府并序》:“然而始终者,万物

  • 妍皮不裹痴骨

    妍:美丽。痴:丑陋,丑恶。美丽的皮肤,不包裹丑陋的骨头,比喻表里如一,秀外慧中。慕容超(385-410年),字祖明,慕容德兄慕容纳之子。后燕灭亡后,丞相慕容德在广固(今山东青州市西北)称帝,无子,以慕

  • 喜笑怒骂,皆成文章

    见“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”。鲁迅《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》:“但必须止于嘲笑,止于热骂,而且要‘~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