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夺名籍
《后汉书.党锢传.李膺传》:“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,而未有录牒,故不及于谴。毅乃慨然曰:‘本谓膺贤,遣子师之,岂可以漏夺名籍,苟安而已!’遂自表免归。”
东汉名士李膺被宦官借党祸之名杀害,牵连门生故吏。蜀郡景毅送子拜李为师却未受牵连,景毅说岂能因为漏掉名字而苟安一时,自请罢官。后遂用为自请免官之典。
唐.戴叔伦《敬酬陆山人二首》其一:“当时漏夺无人问,出宰东阳笑杀君。”
《后汉书.党锢传.李膺传》:“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,而未有录牒,故不及于谴。毅乃慨然曰:‘本谓膺贤,遣子师之,岂可以漏夺名籍,苟安而已!’遂自表免归。”
东汉名士李膺被宦官借党祸之名杀害,牵连门生故吏。蜀郡景毅送子拜李为师却未受牵连,景毅说岂能因为漏掉名字而苟安一时,自请罢官。后遂用为自请免官之典。
唐.戴叔伦《敬酬陆山人二首》其一:“当时漏夺无人问,出宰东阳笑杀君。”
以有余补不足。一作“截长补短”、“绝长继短”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,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。”《墨子.非命上》:“古者汤封于亳,绝长继短,方地百里。”并列 截断长的,接补短的。比喻长短相糅,互补相济
源见“隆准”。指汉高祖。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二:“善哉东坡之论也……安期生诗云:‘尝干重瞳子,不见龙准翁。’”今本《苏轼诗集》作“隆准公”。【词语龙准翁】 汉语大词典:龙准翁
《宋书.王景文传》:“上稍为身后之计……而景文外戚贵盛,张永累经军旅,又疑其将来难信,乃自为谣言曰:‘一士不可亲,弓长射杀人。’一士,王字;弓长,张字也。”南朝.宋.明帝刘彧因为不信任王景文和张永,曾
参见:东食西宿【词语两袒】 汉语大词典:两袒
安世:指西汉大臣张安世。箧(qiè切):书箧,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。张安世(?——前62年),字子孺,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。武帝时,任光禄大夫;昭帝时任右将军,封富平侯;宣帝时
同“梁尘飞”。宋杨无咎《青玉案.徐侍郎生辰》词:“一声珠串,数敲牙板,应有梁尘落。”
参见:棘门军
《书.康诰》:“汝惟小子,乃服惟弘王,应保殷民。亦惟助王,宅天命,作新民。”孔传:“弘王道,安殷民,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,为民日新之教。”本意谓教导殷民,服从周的统治。后因以“作新”比喻教化百姓,移
不事奉王侯,乐意做自己愿做的事,以保持自身品德的高尚。语出《易.蛊》:“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。”晋.葛洪《抱朴子.嘉遁》:“是以高尚其事,不仕王侯,存夫爻象,匹夫所执,延州守节,圣人许焉。”也单引 ①
同“投杼”。唐沈佺期《枉系二首》诗之一:“吾怜曾家子,昔有投杼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