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导之悲

王导之悲

晋书.周?传》:“初,敦之举兵也,刘隗劝帝(晋元帝司马睿)尽除诸王(刘隗,东晋大臣,他任镇北将军,握青、徐、幽、平四州军事大权,与王导、王敦势力相对立,颇受元帝信任),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,值?将入,导呼?谓曰:‘伯仁,以百口累卿!’?直入不顾。既见帝,言导忠诚,申救甚急,帝纳其言。?喜饮酒,致醉而出。导犹在门,又呼?。?不与言,顾左右曰:‘今年杀诸贼奴,取金印如斗大系肘。’既出,又上表明导,言甚切至。导不知救己,而甚衔之。敦既得志,问导曰:‘周?、戴若思南北之望,当登三司,无所疑也。’导不答。又曰:‘若不三司,便应令仆邪?’又不答。敦曰:‘若不尔,正当诛尔。’导又无言。导后料检中书故事,见?表救己,殷勤款至。导执表流涕,悲不自胜,告其诸子曰:‘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!’”

公元三二二年(晋元帝永昌元年),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。刘隗乘机向元帝建议应尽杀王氏。王敦的堂弟王导恳求周?援救,周虽竭力保奏王导无罪,但王并不知,以此对周心怀愤懑。待王敦攻入建康后,争求对周?的处理意见时,王导沉默不语。王敦便将周杀死。后王导翻检宫中的文书档案时,发现了周?援救的表章,于是痛感辜负了良友,悲不自胜。后因用为辜负良友内疚悲痛之典。

幼学琼林》卷二“朋友宾主”:“面前便失人,刘巴不与张飞语(见“不与张飞语”条);事后方思友,周?还厪(似应作觐)王导悲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云望断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清黄遵宪《感怀》诗:“下阻黄垆上九天,白云望断眼空悬。”

  • 缨裙游

    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之事。晋代王嘉《拾遗记》:“(汉成帝)与飞燕戏于太液池,……每轻风至,飞燕贻欲随风入水,帝以翠缨结飞燕之裙。常怨曰:‘妾微贱,何复得预缨裙之游。’”【词语缨裙游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紫塞

    长城的别名。晋代崔豹《古今注.都邑》:“秦筑长城,土色皆紫,汉塞亦然,故称紫塞焉。”南朝宋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南驰苍梧涨海,北走紫塞雁门。”【词语紫塞】   汉语大词典:紫塞

  • 吞牛

    同“气食牛”。宋王十朋《潘岐哥》诗:“胸中之气已吞牛,开眼睛光如虎视。”【词语吞牛】   汉语大词典:吞牛

  • 鹿门庞老

    同“鹿门庞”。明 汤式《一枝花.送车文卿归隐》套曲:“多管是鹿门 庞老为师范,摆脱了是非患。”

  • 掇皮皆真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谢公(谢安)称蓝田(王述),掇(音duō,摘取)皮皆真。”刘孝标注引徐广《晋记》曰:“述(王述)贞审,真意不显。”意指王述不显真意,须掇其皮,方能显示出一包天真。后遂以“掇皮皆真

  • 凤尾诺

    《南史.齐江夏王锋传》:“五岁,(齐)高帝使学凤尾诺,一学即工。高帝大悦,以玉麒麟赐之。”古时批阅奏章画“诺”字,因拖末笔如凤尾,故称“凤尾诺”,萧锋年幼而善书凤尾诺。后用此为称赞年幼而有才智的典故。

  • 凤池

    同“凤凰池”。南朝 齐谢朓《直中书省》诗:“兹言翔凤池,鸣珮多清响。”唐钱起《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》诗:“何必凤池上,方看作霖时。”【词语凤池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池

  • 白望

    139 ① 比喻虚名。《晋书.陈頵传》:陈頵与王导书曰:“中华所以倾弊,四海所以土崩者,正以取才失所,先白望而后实事,浮竞驱驰,互相贡荐。”【词语白望】   汉语大词典:白望

  • 鱼去乙

    《礼记.内则》:“鱼去乙。”东汉.郑玄注:“乙,鱼体中害人者名也。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,在目旁,状如篆乙,食之鲠人不可出。”《尔雅.释鱼》:“鱼肠谓之乙,鱼尾谓之丙。”晋.郭璞注:“此皆似篆书字,因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