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不一爽

百不一爽

又作“百不一失”,“百无一失”。百:形容“多”。爽:失;差。指一百次中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。 戴敦元(?-1834年),字金溪,开化(今浙江开化县)人。幼年读书记忆力强,十岁举称神童。当时学政考他,他下笔如老练文人;面问他经书义理,他回答如流水那样连续不断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进士,累迁郎中(位在尚书、侍郎、左右丞之下,分掌各司事务)。道光元年(1821年),为江西(今江西)按察使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,升刑部尚书(刑部主官,掌法律、刑狱等)。戴敦元见闻广博、记忆力强,眼睛近视,看书与脸面互相摩擦,看过书总是不忘记。每到一任官职,积存文件案卷阅览一遍,来日下属官吏偶然有差误,戴敦元就摘出文件案卷来改正它,因此没有人敢欺骗他的。每上朝奏章对答有咨询征求意见时,他就援据引用法律条例,背诵存档文件案卷,一字不错,道光帝很重视他。到戴敦元年老,或者有人问他生僻不常见的事,他都能指出在某书某卷中所载文字可作解答,即在一百次中也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374《戴敦元传》11552页:“敦元博闻强识,目近视,观书与面相磨,过辄不忘。每至一官,积牍览一过,他日吏偶误,辄摘正之,无敢欺者。奏对有所咨询,援引律例,诵故牍一字无舛(chuǎn喘,差错)误,宣宗深重之。至老,或问僻事,指某书某卷,百不一爽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紫桃亦婉娈善奉事,呼之必在侧,百不一失。” 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5章:“不光能成,还要保管百无一失。”


见“百无一失”。


【词语百不一爽】  成语:百不一爽汉语词典:百不一爽

猜你喜欢

  • 曲士

    僻处一隅,见闻寡陋的乡曲之士。《庄子.秋水》:“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”陆德明《释文》引:“曲士,乡曲之士也。”《文选.左思.吴都赋》:“龌龊而算,固亦曲士之所叹也。”刘渊林注:“曲谓僻也,言

  • 舐痈吮痔

    见“吮痈舐痔”。【词语舐痈吮痔】  成语:舐痈吮痔汉语大词典:舐痈吮痔

  • 李广数奇

    源见“李广难封”。谓李广命不好,遇事多不利。亦借指命运乖舛。清郁植《悲歌》:“卫青天幸辄有功,李广数奇竟何益?”【典源】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初,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。景帝时,蔡积功劳至二千石

  • 陶隐居

    同“陶山相”。唐高適《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》诗:“今日逢明圣,吾为陶隐居。”

  • 咏史船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“袁虎(虎,袁宏小名,字彦伯)少贫,尝为人佣载运租。谢镇西(谢尚时镇牛渚)经船行,其夜清风朗月,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,甚有情致。所诵五言,又其所未尝闻,叹美不能已

  • 含香

    东汉.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尚书郎奏事明光殿,省中皆胡粉涂壁,其边以丹漆地,故曰丹墀。尚书郎含鸡舌香,伏其下奏事。”(据《汉学堂丛书》本)汉时制度,尚书台尚书郎上朝奏事时,口中须含鸡舌香,这是为了使说话时

  • 仙令双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喻地方官的行踪。明徐渭《寿徐山阴》诗:“仙令双凫日,新皇万历年。”

  • 虹饮

    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一:“晋义熙初,晋陵薛愿,有虹饮其釜澳,须臾嗡响便竭。愿辇酒灌之,随投随涸。随咽便吐金满釜。于是灾弊日祛,而丰富岁臻。”这个故事讲虹极能饮酒,后因以“虹饮”用为宏饮海量的典故。宋.

  • 守枯株

    同“守株待兔”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.摧落》:“逐狡兔人争捷,守枯株我独愚。”

  • 便便大腹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郭沫若《不读书好求甚解》:“然而万民的膏脂仅仅填满了几个便便大腹者的利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