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赐墙及肩

赐墙及肩

源见“夫子墙”。喻才学浅露。宋陈师道《次韵苏公西湖徙鱼》:“赐墙及肩人得见,公才槃槃一都会。”


述宾 比喻才学浅露。语本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叔孙武语大夫子朝曰:‘子贡贤于仲尼。’子服景伯以告子贡,子贡曰:‘譬之宫墙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。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’”宋·陈师道《次韵苏公西湖徙鱼》:“~人得见,公才槃槃一都会。”△用于描写事物情状。


【典源】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:‘子贡贤于仲尼。’子服景伯以告子贡。子贡曰:‘譬之宫墙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。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、百官之富。得其门者或寡矣。夫子之云,不亦宜乎!’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里对同官说:“子贡 (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字) 比孔子 (字仲尼) 还要贤明。”子服景伯听了去告诉子贡。子贡说:“拿房舍的围墙打个比方: 我的围墙只齐肩膀那么高,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里边房屋的美好。而我老师的围墙却有数仞高,如果不进了大门,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壮美、房屋的众多。能够找到大门的也许并不多吧。武叔讲这样的话,不是可以理解的吗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学识浅陋,相差尚远; 或以“数仞墙”等形容学识深博。

【典形】 赐墙及肩、赐也墙、宫墙之峻、及肩墙、及墙藩、数仞墙、子贡墙、窥数仞墙、圣门未窥。

【示例】

〔赐墙及肩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苏公西湖徙鱼》之三:“赐墙及肩人得视,公才槃槃一都会。”

〔赐也墙〕 唐·杨巨源 《上刘侍中》:“敢炫由之瑟,甘循赐也墙。”

〔宫墙之峻〕 宋·张孝祥《洪帅魏参政》:“九命作牧,逖瞻帅阃之雄; 一廛为氓,近接宫墙之峻。”

〔及肩墙〕 宋·陆游《喜郑唐老相过》:“方挥却日戈,耻窥及肩墙。”

〔及墙藩〕 宋·曾巩《答葛蕴》:“忽有海上使,问我及墙藩。”

〔数仞墙〕 唐·罗隐《寄郑补阙》:“夫子门前数仞墙,每经过处忆游梁。”

〔子贡墙〕 宋·陈师道《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》:“我诗浅短子贡墙,众目俯视无留藏。”


【词语赐墙及肩】  成语:赐墙及肩汉语词典:赐墙及肩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用刍狗

    源见“刍狗”。喻不为世用之人。唐骆宾王《与程将军书》:“若下仆者,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。”

  • 濯缨心

    源见“沧浪濯缨”。指超脱尘俗的心愿。唐孙逖《和登会稽山》:“愿奉濯缨心,长谣《反招隐》。”

  • 万窍

    自然界的千万洞窍。常以万窍发声形容风声。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是惟无作,作则万窍怒呺。”呺( ㄏㄠˊ háo 豪):吼叫。唐代陆龟蒙《杂讽》诗之六:“天之发遐籁,大小随万窍。”【

  • 望苑

    《汉书.戾太子传》:“戾太子据,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……及冠就宫,上为立博望苑,使通宾客。”汉武帝的太子刘据,他居住的宫苑,名为博望苑,简称望苑。后遂用为太子宫苑之典。唐.杜甫《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》诗

  • 仓箱

    源见“千仓万箱”。喻丰收。唐权德舆《中书门下贺两表》:“籉笠就绪,仓箱可期。”亦借指贮存的粮食。明徐渭《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》:“盖国脉所关,既莫重于泉布,而边储告匮,久无望于仓箱,必须剂量之才,以设通

  • 邑犬群吠

    邑:小城市。小色犬多,聚在一起吠叫,比喻小人群聚毁谤贤智之士。战国楚屈原《怀沙》:“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;诽俊疑杰兮,固庸态也。”主谓 邑犬,村镇中的狗。比喻一群小人诽谤贤人智士。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

  • 秣马厉兵

    同“厉兵秣马”。《续资治通鉴.宋真宗咸平三年》:“然后深沟高垒,秣马厉兵,为战守之备。”见“厉兵秣马”。《宋史·李宗谔传》:“而外敌犯塞,车驾亲征,曾不闻出丁人一骑为之救助,不知深沟高垒,~,欲安用哉

  • 衔木鸟

    同“衔石鸟”。唐陶翰《送金卿归新罗》诗:“拂波衔木鸟,偶宿泣珠人。”【词语衔木鸟】   汉语大词典:衔木鸟

  • 骊黄牝牡

    同“黄骊牝牡”。明文徵明《跋米临禊帖》:“盖昔人论书,有脱墼之诮,米公得此意,故所作如此。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。”见“牝牡骊黄”。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应聘》:“~谁能究,尘埃物色难参透。”【词语骊

  • 中贤圣

    同“中圣人”。唐白居易《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》:“醉乡虽咫尺,乐事亦须臾。若不中贤圣,何由外智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