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野狐禅

野狐禅

五灯会元.百丈怀海禅师》载:昔日一老人谈因果,因错解一字,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。后遇百丈禅师点化,始得解脱。后以“野狐禅”指外道,异端。宋苏轼《乐全先生生日》诗:“遥想人天会方丈,众中惊倒野狐禅。”


【典源】 宋·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,每上堂,常有一老人,听法罢皆随众散去。一日留身不去,师问:‘立者何人?’老人曰:‘某甲,于过去迦叶佛时,曾往此山。有学人问:“大修行底人,还落因果也无?”对云: 不落因果。堕在野狐身,今请和尚代一转语。’师云:‘不昧因果。’老人于言下大悟,告辞师云:‘某甲已免野狐身,住在山后,乞依亡僧烧送。’师令维那白搥告众,斋后普请送亡僧。众皆愕然,斋后众去山后岩中,果见一死野狐,积薪烧讫。”《五灯会元》卷三亦载,中作“某对云: 不落因果。遂五百生堕野狐身,今请和尚代一转语,贵脱野狐身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,每次上堂讲经,总有一老人随众听讲。一天老人听罢不去,对禅师说:“我过去在迦叶佛时,曾住在此山,有人问我:‘有大修行的人,还落入因果吗?’我答:‘不落因果。’因此一语之错,五百年堕为野狐身,今天请大和尚代为下一转语,使我脱野狐身。”禅师说:“不昧因果。”老人顿时大悟,说自己已脱野狐身,请禅师以僧仪烧送。众僧寻至山后,果见一死野狐,积薪火葬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外道异端,或非正统的、无根底的说法。

【典形】 老狐生前错、为汝脱狐身、野狐禅。

【示例】

〔老狐生前错〕 宋·陆游《昨非》:“老狐五百生前错,孤鹤三千岁后归。”

〔为汝脱狐身〕 宋·陆游《示客》:“半枕何人游蚁垤,立谈为汝脱狐身。”

〔野狐禅〕 宋·苏轼《乐全先生生日》:“遥想人天会方丈,众中惊倒野狐禅。”明·袁宏道《漫兴》之二:“昨来益自喜,信口野狐禅。”


【词语野狐禅】   汉语词典:野狐禅

猜你喜欢

  • 孝先经笥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形容熟读五经,满腹学问。宋苏轼《次韵张甥棠美昼眠》诗:“宰我粪墙讥敢避,孝先经笥谑兼忘。”

  • 钳市

    源见“楚筵辞醴”。谓以铁制刑具束颈游街。指无端遭罪受辱。宋陆游《叹俗》诗:“风俗陵夷日可怜,乞墦钳市亦欣然。”【词语钳市】   汉语大词典:钳市

  • 下泽贤

    源见“跕鸢”。谓量己度时,甘愿平常,不怀奢望。姚锡钧《二陆祠》诗:“辩亡忍负南公痛,去乱多惭下泽贤。”

  • 十乱

    《书.泰誓》:“予(周武王)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孔传:“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。”孔颖达疏:“《释诂》云:乱,治也。”十人,指周公旦、召公奭、太公望、毕公、荣公、太颠、闳夭、散宜生、南宫适、文母(

  • 五里雾

    《后汉书.张霸传》附张楷传:“(楷)性好道术,能作五里雾。”后汉张楷字公超,隐居弘农,学者随之,所居成市。好道术,能为五里雾。后华山南有公超雾市(查阅后汉书、解释之)。旧以此用为神仙法术,或堕入迷惘之

  • 馆陶园

    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……主寡居,年五十余矣,近幸董偃……爰叔(谓偃)曰:‘顾城庙远无宿宫,又有荻竹籍田,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?此上所欲也……’偃顿首曰:‘敬奉教。’入言之主,主立

  • 俊秀

    本为明代平民的等级。明王朝初建,定平民等级,有郎、官、秀之称。秀,即俊秀。嘉靖以后,科举制度规定,富家子弟援生员(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学生皆称生员。俗称“秀才”,又称“诸生”。生员在法律上

  • 操刀伤锦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载:春秋时,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一个小臣尹何,担任私有领地的邑大夫的官职。因为郑子产是他晚年举荐而执政的,可能认为提拔尹何,子产不会反对。但是,“子产曰:‘不可。人之爱人,求利

  • 孽子孤臣

    见“孤臣孽子”。柳亚子《敬题中山先生遗墨两绝》:“神功圣德威灵远,~涕泪潸。”【词语孽子孤臣】  成语:孽子孤臣汉语大词典:孽子孤臣

  • 履端

    《左传.文公元年》:“先王之正时也,履端于始。”孔颖达疏:“履,步也。谓推步历之初始,以为术历之端首……历之上元,必以日月全数为始,于前更无馀分,以此日为术之端首,故言履端于始也。”后因以“履端”指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