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江口镇

三江口镇

①即今江西南昌县(莲塘镇)东南三江镇。清置巡司于此,乾隆四十四年(1779)改置主簿。

②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三十三里三江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武昌县:三江口镇,“《志》云:镇左通团风,右通七矶,三江合流延袤广阔。明初设巡检司于此,嘉靖中革。万历二年以盗贼出没,乃设三江口营哨守,为武昌、蕲、黄之保障”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。明初设巡检司,万历二年(1574年)设三江口营哨守于此。清废。(2)今镇名。(1)在辽宁省昌图县西北部,邻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。面积2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江口,人口8030。原三江口村位于东、西辽河和二道河之间的三角地,故名。1915年东辽河发大水,河西居民迁到今地,仍沿袭原籍名。1957年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析置傅家公社,1971年改三江口公社,1985年改镇。东辽河流经。主产玉米、大豆、稻等。 有化工厂。平齐铁路、303国道经此。(2)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东南部。面积18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江口,人口3230。以三江口海港得名。1992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荔枝、龙眼、枇杷、柑橘。滩涂养殖以蛏为主。有水电站。设有三江企业城。公路接324国道。(3)在湖南省汝城县南部,南邻广东省。面积1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,其中瑶族 5300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江口,人口 2700。因地处九龙江三条支流汇合处,故名。1949年属汝城县六区,1956年为东岭乡。1958年属跃进公社,1961年为东岭公社。1992年置三江口镇。主产稻,盛产松、杉、楠竹。所产白毛尖茶驰名中外。有造纸、茶叶加工、木材加工等厂和水电站、林场。为湖南省三江口经济特区所在地。106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龙关

    明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北三十里化龙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大足县“北有化龙关”。

  • 克戎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洲县东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绥德军:克戎砦“本西人细浮图砦,元丰四年收复,属延州延川县。七年改属绥德城。元祐四年,给赐夏人。绍圣四年收复,赐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绥德州》引《绥德州志》:克

  • 锦川桥

    本明金川堡。在今四川德昌县东南锦川乡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西昌县: 锦川桥铺“在县南一百六十里”。

  • 池野河

    即今新疆和静、焉耆、博湖等县境之海都河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叉力失城南有池野河。”

  • 棘蒲

    春秋晋邑。故址即今河北赵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元年 (前494),“师及齐师、卫孔圉、鲜虞人伐晋,取棘蒲”。战国为魏邑,后入赵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敬侯六年 (前381),“借兵于楚伐魏,取棘蒲”。皆此

  • 大连湾

    在今辽宁大连市北。东西长8海里,周约24海里,港宽水深,冬不结冰,为天然良港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甲午战争时被日本强占,后复归中国,旋租与俄国,租期25年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日俄战后,又被日

  • 张家口厅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置,属宣化府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。光绪七年(1881)移治今张北县。1913年改为张北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置,治张家口下堡(即今河北张家口市)。属口北道。为口北三厅之一

  • 朋笮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彭州。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。后废。

  • 乾州

    ①唐大历三年 (768) 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招武县 (今四川茂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西部地。后废。②唐乾宁元年 (894) 置,治所在奉天县 (今陕西乾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乾县、武功、周至、

  • 聂索河

   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武定州: 聂索河 “今淤为平址。民居其东南,颇擅桑麻之利; 居其西北,辄被余流所涨溢。成化十二年,州判王璈筑堤障之,长五十余里,民被其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