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松州

东松州

唐武德六年(623)改江州置,治所在宜都县(今湖北枝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枝城市地。贞观八年(634)废。


唐武德六年(623年)改江州置,治宜都县(今湖北宜都市)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什邡县

    东汉改汁方县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。西晋改为什方县,属新都郡。南朝宋改为什邡县。齐又改为什方县。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,武帝省入雒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益州。垂拱二年(686)改属汉州

  • 铜零口

    即泠口。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,得铜零口,江浦也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晋建兴元年 (313),杜弢 “退保泠口”。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。

  • 广乡城

    在今河南鹿邑县西,涡河南岸。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“水又东径广乡城北。圈称曰:襄邑有蛇丘亭,故广乡矣,改曰广世。后汉顺帝阳嘉四年封侍中挚填为侯国,即广乡也。”

  • 浪穹州

    唐代在浪穹诏地置,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源县大部地。天宝后废。唐初置,治今云南省洱源县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,属姚州。后废。

  • 马头河

    即今安徽望江县西北五十二里码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望江县:马头河在“县北五十里。亦受大茗诸山之水。县西北四十里鸦滩之水,亦流汇焉。下流入武昌湖”。

  • 大加蚋

    又作大佳腊。即今台湾省台北市。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住地的音译,意为浸水的平地。1812年为淡水厅十三堡之一的大佳腊堡。

  • 傅昜川

    即傅阳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为傅浅原。”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字。古水名。“昜”古“陽(阳)”字。“傅”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

  • 大年县

    五代梁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城而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。后唐复名万年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改万年县置,与大安县同城而治,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,属京兆府;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改万年县

  • 沿边溪洞军民府

    元末明玉珍改佛乡洞长官司置,属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一百里梅江乡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为邑梅洞长官司。元末明玉珍改佛乡洞长官司置,治今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

  • 大义山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《水经·漻水注》:“漻水北出大义山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83随州:大义山“在州东北。几环百里,民居其间,贫富自相取足,有义风。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大义山“在州北百五十里。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