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临淮县

临淮县

①北齐改己吾县置,为仁州治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四十里仁和集乡; 一说在今怀远县西北三十里。隋大业初废。

②唐长安四年 (704) 析徐城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,南对盱眙县 (今已沦入洪泽湖中)。开元二十二年 (734) 移泗州治此。北宋景德二年 (1005) 移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,属泗州。元初复还旧治,仍为泗州治。明初废。

③金改钟离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。元改为钟离县,为濠州治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中立县。次年复为临淮县,属凤阳府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 废入凤阳县。


古县名。(1)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分徐城县南界两乡地于沙垫淮口置,治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,南对盱眙县(今已沦入洪泽湖中)。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移泗州来治。南临淮水,西枕汴河,当南北交通冲要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年)移治今江苏省洪泽县西临淮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复还旧治。仍为泗州治。明初废入泗州。(2)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中立县置,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。属临濠府。清乾隆九年(1744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毅墓

    在今河北邯郸县东南十八里大乐堡村北。乐毅,战国时燕将。中山国灵寿(今河北平山县东北)人。燕昭王时任亚卿。燕昭王二十八年(前284),率军击破齐国,先后攻下七十余城,因功封于昌国(今山东淄博市东南),号

  • 就李

    即御儿。又名语儿乡。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东南。《越绝书 ·记地传》: “语儿乡,故越界,名曰就李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檇李、醉李。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南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柴碎亭到语儿、就李,吴

  • 垣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约三十五里王茅镇。东汉改东垣县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亳城县置,属绛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。唐属绛州。北宋改为垣曲县。古县名。(1)西

  • 琴潭山

    在今广西桂林市西六里。明曹学佺 《广西名胜志》 卷1临桂县: “琴潭山在城西六里。群山中有一小山,巨石林立,如锯解刃削,其下空洞成潭,水流琮, 如琴筑声。 前有小岩, 虚广明洁。” 《

  • 都梁山

   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盱眙有都梁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6泗州盱眙县: 都梁山“在县南十六里。《广志》 云: 都梁山生淮兰草,一名都梁香草,故以为名。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。又 《阮升之记》

  • 蒲端国

    在今菲律宾班乃岛西南端附近。《宋史·真宗本纪》: 咸平六年 (1003),“蒲端国献红鹦鹉”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“蒲甘国” 条将蒲端遣使事误为蒲甘,后人或亦因此误认为蒲端国故地位于今缅甸中部。

  • 野里麻里

    亦作阿里麻里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。《元史· 世祖纪》: 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,三月“丁已,皇子北平王南木合至自北边。王以至元八年建幕庭于和林北野里麻里之地,留七年,至是始归”。

  • 园池县

    北魏置,为梁宁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地区。西魏废。

  • 黄花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北馆陶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馆陶县: “黄花台在县西南二十里。相传汉馆陶公主所筑。”

  • 大武山

    即太武山。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在台湾省本岛南部,屏东、台东两县交界处。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,南大武山海拔2841米。为高山族排湾人主要聚居地,北大武山被其视为“灵山”。台湾最大降水区域,中心区年降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