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交口镇

交口镇

①清置,属沁州。在今山西沁县西北二十七里,小漳河上游。

②清置,属临潼县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五十里交口镇,当漆沮水会清谷水入渭河之口。

③清置,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北交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二》:交口镇“在延长县东北六十里”。


(1)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南部。面积25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口,人口 3000。因地处离石、柳林、中阳三县市交界的交通要冲而得名;一说因两河在此交会得名。1949年为离石县一区,1954年为交口乡,1958年属城关公社,1959年建交口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玉米、谷子、高粱等。有煤炭、焦化等厂矿。孝柳铁路、汾离高速公路及209、3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唐建安国寺。(2)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口街,人口 1340。镇以驻地名。石川河在村东南入渭河,故名。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均设镇。1962年设交口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鲜鱼。有磷肥、籽棉加工、面粉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通西潼高速公路。(3)在陕西省延长县北部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交口,人口 1310。因地处山沟交汇处得名。据清雍正年间《陕西通志》载,当时已为镇。1954年设交口乡,1956年设镇,1958年设公社,1985年复设镇。主产谷子、玉米、小麦、糜子,盛产烤烟、蓖麻。有修配等厂。为县东北部农贸集市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绛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五年 (前669), “晋士��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,乃城聚而处之。冬,晋侯围聚,尽杀群公子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

  • 勐 (猛) 捧

    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。明设版纳勐捧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捧” 为会发光的妖精,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。清代作勐搻。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。 1940年设勐捧镇。

  • 指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,为战国时齐国地,汉以后仍沿称齐。(1)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。姜姓。开国君主是吕尚。在今山东省北部,建都营丘(后称临淄,今淄博市东北)。春秋初齐桓公任用管

  • 女娲堡

   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),“秦丞相(苻)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,破之,勋退屯女娲堡”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年(354年),桓温北

  • 敦煌县

    西汉置,为敦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“应劭曰: ‘敦,大也。煌,盛也。’” 其说不足据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 “大咸之山……又北三百二十里,曰敦薨之山……敦薨之水出焉,而

  • 南口

   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地当居庸关之南,故名。北魏称下口,北齐称夏口,元始称南口。为京北要冲,历为兵家争战之地。《元史·札八儿火者传》: 太祖用兵中都,金人持居庸之塞守卫,令札八儿轻骑前导

  • 铁罗关

    明置,属永和县。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四十五里黄河东岸铁罗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永和县: 铁罗关 “亦黄河渡口也,亦曰铁路关渡,路出陕西宜川县”。

  • 怀安县

    ①三国吴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一百里思怀。后废。东晋末复置。南朝梁改为怀泽县。②三国吴分宛陵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四十里,一说在县东南百里。西晋属宣城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

  • 李家沟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“李家沟在州东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,州东北二十里有东西沟及溜白等沟,俱泄东北诸山水,经辛贾山,入鹅儿湖,复分流出李家沟,合于大河。”

  • 三岔子

    ①即今吉林白山市东北三岔子镇。清末置巡检于此。梅辑铁路有支线(浑三支线)至此。②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北。清张凤台《长白征存录》卷3:“三岔子地方,此地系二十道与二十一二道等沟交尾之所。日俄战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