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乡侯国
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当在今山东淄博市附近及其东北部一带。东汉废。
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当在今山东淄博市附近及其东北部一带。东汉废。
即皈乐墟。在今广西百色市北永乐乡一带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凌云县图: 南有皎乐墟汛,有把总驻防。
即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黄沙驿 “明置。本朝初设驿丞,乾隆五十五年裁”。
又作巴图山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庆州: “辽国五代祖勃突……生于勃突山,因以名。没,葬山下,在州[南] 二百里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3: “ (巴林右) 旗
①东汉初平四年 (193) 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。三国蜀属巴西郡。南朝宋改为南国县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巴西侨郡。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境。梁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初平四年(19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
又名东浦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徒县: “东浦,亦谓之润浦,在县东二里,北流入江。隋置润州,取此浦为名也。”又称东浦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,北流入大江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隋置润州,取此
明置,属元江直隶州。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因远镇。
即今湖北房县西南一百四十四里九道梁乡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唐垂拱元年(485)改华阴县置,属华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华阴市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阴县。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改华阴县置,治今陕西省华阴市。初属华州,后改属太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华阴
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:红寺堡“东南至韦州七十里,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。弘治十四年,套虏举众寇固原,往返必经之地。十七年,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。正德二年,
五代后晋天福元年(936)以避唐讳改唐兴县置,属蜀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。后复为唐兴县。在四川省西南缘,南毗云南省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 5000.4 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辖1镇、11乡。县人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