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十方普觉寺

十方普觉寺

俗称卧佛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延祐七年(1320)扩建,改名昭孝寺,后亦称洪庆寺。明宣德、正统年间重修,改称寿安寺。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改今名。初,寺内后殿置檀香巨卧佛一尊,元至治元年(1321)铸造一尊大铜卧佛像,长5米余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01引《世宗御制十方普觉寺碑文》:“此七宝床上古佛,现前丈六金身,盖覆大地,占断三际,不往不来,岂非一佛卧游十方普觉欤?因名之曰十方普觉寺。”


俗称卧佛寺。在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,称兜率寺。元、明均曾重修,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重修后改今名。坐北朝南,由三组平列院落组成,主要有天王殿、三世佛殿、卧佛殿、藏经楼等,两侧围以廊庑配殿。卧佛殿内有长5米多、重54吨的铜卧佛1尊,元至治元年(1321年)铸造。卧佛右手支颐,左臂直伸,造型浑朴精致。背后和两侧环立12尊弟子泥塑像,再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。体现了元代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叠桑

    即今四川理塘县南濯桑。清雍正年间置叠桑土百户。

  • 拉康宗

    又作拉岗、哈冈宗。治所即今西藏洛扎县东南拉康。“拉康”,藏语意为佛堂。

  • 白庙港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东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56电白县:白庙港“下有暗沙礁石,最为险要。上有炮台”。

  • 龙混镇

    亦名龙居店。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蒲台县“三姑台”条下:龙居店“亦曰龙混镇。相传宋太祖微时尝潜寓于此”。

  • 八甸溪

    又称巴甸江。即今甸溪河。在云南弥勒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弥勒州:八甸溪“在州治北。其源有三,一出旧村,一出阿欲山,一出北倾山,至州治东而合流,南入盘江,或谓之巴甸江”。

  • 都匀县

    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改都匀卫置,为都匀府治。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58年析置都匀市。1983年撤销都匀县,并入都匀市。都匀因都云蛮而得名。据徐松石

  • 五陇坂

    在今陕西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),突厥颉利、突利两可汗帅万余骑“陈于五陇坂”,秦王李世民诣阵晓以利害,突厥与盟而退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年)突厥颉

  • 荆门州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荆门府置,属荆湖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长林县 (今湖北荆门市)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荆门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为荆门州,属荆州府。嘉靖十年 (1531) 改属

  • 三角岩

    在今四川高县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明魏天威妻妾抗拒农民义军死此。

  • 宋玉井

    又名楚贤井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区内兰台东侧。传系楚大夫宋玉故宅遗井。唐代淤废,诗人杜牧曾作《废井文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宋玉井“在旧州学前��木山之后”。又载:楚贤井“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