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液池

太液池

①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于建章宫北开凿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,汉长安城内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建章宫“北治大池,渐台高二十余丈,命曰太液池,中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、壶梁,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”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始元元年春二月,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。”颜师古注:“太液池者,言其津润所及广也。”

②唐于大明宫北兴建,在今陕西西安市北偏东。池分东、西两部分,西部较大,中间以渠道相连。

③指今北京西城区南海、中海、北海。金始称太液池,元名西华潭,相当今中海、北海。明初拓建南海,亦称金海。清又称西海子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21:“西苑太液池,源出玉泉山,从德胜门水关流入,汇为巨池,周广数里。自金盛时,即有西苑太液池之称。名迹如琼华岛广寒殿诸胜,历元迄明,苑池之利相沿弗改。”民国时期,南海曾设总统府、大元帅府。今中南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地。


(1)又称蓬莱池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。汉元封元年(前110年)开凿,在建章宫北。周回十顷,水源引自城北渭水。池中筑渐台,高二十余丈;起蓬莱、方丈、瀛州、壶梁,像海中神仙、龟、鱼之属。(2)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偏东。唐凿,在大明宫北。有东、西两池,西部较大,中间有渠相连。水源来自大明宫以北,或引自当时禁苑中的漕渠。(3)即今北京市故宫西华门外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三海。元时开凿。一称西华潭。明又称金海、三海。清以后称北海、中海、南海。(4)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园中。指北海的水面。水面广阔,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。琼华岛耸立于水面南部,波光塔影。沿岸一带建有濠濮涧、画舫斋、静心斋、五龙亭等,隐现于绿丛水色之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家汇市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二十二里和孚镇。清光绪《归安县志》 卷6: 袁家汇 “面临湖趺漾,沿溪为市,帆樯上下相望,市廛数十家”。

  • 卫桥镇

    金置,属卫县。在今河南淇县附近。

  • 白鹿山

    ①古白狼山。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阳山。《水经·大辽水注》:石城川“北屈径白鹿山西,即白狼山也”。《晋书·慕容熙载记》:“其后好游田,熙从之,北登白鹿山,东过青岭,南临沧海,百姓苦之

  • 东山墟

    ①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东山镇,东近台山市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开平县南有东山墟。②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上之东山镇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巡司于此。嘉庆十五年(1810)移雷州右营守备驻此。在

  • 越王台 (臺)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: 越秀山 “上有越王台故址。尉佗因山筑台,因名”。《全唐诗》 卷314有崔子向《题越王台》 诗。

  • 长芦水

    在今河北新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新河县:长芦水“在县治南。即漳水支流也,自宁晋县分流入县境,又东至冀州城西,谓之长芦水,下流仍合于漳水。今涸”。东晋永和七年(351)姚襄败石闵将胡睦于此。古水名。

  • 万安军

    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改万安州置,治所在万宁县(今海南省万宁县)。南宋绍兴六年(1136)废。十三年(1143)复置,治所在万安县(今海南省万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万宁、陵水二县地。明洪武元年(1

  • 西垣县

    北魏永安中侨置,属新安桥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
  • 仓子埠镇

    即今湖北新洲县西三十八里仓埠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九月,捻军“东走黄冈,掠舟仓子埠”。

  • 西坪蛮夷长官司

    亦作西萍蛮夷长官司。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金峒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活龙坪镇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