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何桥
一作渿河桥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渿河上。顾炎武 《山东考古录》 “辨渿河” 条: “岳之西南,有水出谷中,为西溪。自大峪口至州城之西,而南流入于泮,曰渿河。其水在高里山之左,有桥跨之曰渿河桥。世传人死魂不得过,而曰奈何。”
一作渿河桥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渿河上。顾炎武 《山东考古录》 “辨渿河” 条: “岳之西南,有水出谷中,为西溪。自大峪口至州城之西,而南流入于泮,曰渿河。其水在高里山之左,有桥跨之曰渿河桥。世传人死魂不得过,而曰奈何。”
亦作搠搠兰河、黑扯连。即今阿富汗西境哈里河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 十七年 (1222),皇子拖雷 “渡搠搠阑河,克也里等城”。
元置,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襄阳汉江水路:新城、同口。”清名潼口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潼口“在襄阳县南五十里。当南北要路。
北宋属盩厔县,在今陕西周至县南。
唐置,属当涂县。即今安徽芜湖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05芜湖县:“陈平,县废,地入当涂。其实为江津之要区。自唐武德以来为镇,隶姑孰。”
即苍亭。在今河南南乐县西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南乐县:仓亭“其地有仓帝陵及造书台,亭因以为名”。
即今山西石楼县西南义牒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南,左会石羊水,循溪东入,导源穷谷,西流注于河。”
东汉改中留县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。三国吴复为中留县。即“中留县”。
亦名黄浒水。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82通泉县: “黄浒水,源从盐亭县,东南流入当县合涪江。” 《宋书·朱龄石传》: 东晋义熙九年 (413) 伐蜀,高祖与龄石密谋进取,曰: “刘敬宣
①唐渤海国置,为崇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大山咀子镇。辽废。②即隆山县。今四川彭山县。《唐会要》 卷71:隆山作崇山,避玄宗李隆基讳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敦化市东北大山咀子。为崇州治。辽废
又称报恩山、观音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91苏州吴县:支硎“晋高士支道林遁迹,游憩其上,故有此名”。明洪武《苏州府志》卷2:“平石为硎, 山有平石,故因支遁以支硎为号。”山中有放鹤亭、白马涧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