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宣化镇

宣化镇

①北宋置,属六合县。即今江苏南京市北浦口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8真州: “宣化镇在宣化山之阳,为建康往来津渡之要。晋五王南奔渡江于此,至今谓之五马渡。”

②一名宣化店。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北七十六里宣化店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: 同治三年(1864) 四月,太平军 “至宣化镇,踞大胜关卡”。

③明洪武中废宣化县置,属宜宾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明置驿及巡司于此。清康熙中俱裁。雍正七年 (1729) 复置巡司,后又裁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浦口。在宣化山之阳,东滨江。为长江下游南北往来津要,南岸正对靖安镇。北宋置巡检司及税务。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张浚救濠州,为金人所败,驰入宣化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南省登封市东南部。面积5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宣化村,人口2540。古称宣化镇。明末王氏兄弟迁居于此,称王家村,后简称王村。1977年复称宣化。1961年析大冶公社建王村公社,1984年改王庄乡,1998年改名宣化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矿产有煤、铝土和石灰石。有公路通许巩公路。(2)在甘肃省高台县西部。面积94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蒋家庄村,人口590。原名青山堡,后改名为川新堡,1910年前后在此修建一座大庙,名宣化庙,宣化因此得名。1949年属常明区,1953年改九区,1954年改六区。1955年建宣化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8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蚕豆、胡麻、油菜籽。有农具厂、建筑公司、草袋厂等。高金公路经此。境内有台子寺、骆驼城等古遗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草坝

    即白草寨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小坝羌族藏族乡一带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抚臣张赞进剿白草坝, 即此。又作白草寨。在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白草河一带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年),四川巡抚张瓒率兵攻白

  • 甘溪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甘溪池“在州东北五里。《番禺杂记》云,晋陆(允之)使君以海水味碱,导以给民。唐会昌中,节度卢(钧)公复加疏导,南汉凿山取泉以广之,名甘泉,引入苑中,有泛杯池

  • 池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池州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贵池县(今安徽贵池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、东至、石台、青阳、铜陵等市县地。明初改为池州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池州置,治贵池县(今安徽池州

  • 北新河

    在今上海市西崇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北新河“在旧县北六十二里,海水西流而入;又南新河在旧县北五十二里,海水北流而入,与北新河通。今三沙日圮,河道亦堙”。

  • 容家峒

    在今湖南宜章县东南一百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郴州二》: 容家峒 “在宜章县东南。……皆瑶峒也”。

  • 东常寿

    一作东长寿。即今河北新乐市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新乐县图:西南有东常寿。1958年新乐县迁冶于此。1992年改设新乐市。

  • 溧水

    ①又名菱水、陵水、濑水、永阳江、九阳江、颍阳江。在今江苏溧阳市。即 《汉书·地理志》所谓中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溧阳县应劭注: “溧水所出南湖也。” 由今安徽芜湖市东流入江苏境内,经高淳、溧阳、宜兴,

  • 祁皇陵

    即永固陵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北五十里方山上。为北魏文明太后冯氏陵。

  • 子云城

    即紫云城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二十五里子云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紫云城“在县东南十五里,亦曰子云城。相传杨子云曾居此。宋宝祐中兵乱,筑城置戍于此”。

  • 饶庆镇

    金置,属开义县。在今辽宁义县西南四十五里。元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