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龙番长官司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小龙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小龙。属贵州宣慰司。成化十二年(1476年)改属贵阳军民府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改属定番州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小龙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小龙。属贵州宣慰司。成化十二年(1476年)改属贵阳军民府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改属定番州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①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。清乾隆八年(1743)山陕商人集资兴建, 历时四年完成。总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,殿阁堂楼一百六十余间,系奉祀关羽的庙堂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。分前、后两重:前部有山门、
隋开皇六年(586)改阳曲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南四里。十年(590)移治今阳曲县东北故县村,十六年(596)改名汾阳县。大业末复名阳直县,移治木井城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。唐武德七年
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南二十五里。明万历中筑城,设巡司戍守。后移于中峒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抱县置,属合州。治所无考,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。大业初属合浦郡。唐初废。
即夏屋山。在今山西代县东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赵襄子元年 (前475),“北登夏屋”。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夏屋山一名贾屋山,今名贾母山。在代州雁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”即“贾屋山”。
即今河北宣化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武州: “宣和五年,金人以州来归。六年,筑固疆堡。寻复为金人所取。”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悉州置,治所左封县(今四川黑水县东南五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东南地,乾元元年(758)复为悉州。唐天宝初置,治左封县(今四川黑水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、茂县部分地
明洪武九年 (1376) 降眉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眉州。在陕西省西部、秦岭北麓。属宝鸡市。面积863平方千米。人口30万。辖9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。西
明置,在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琼台驿 “在府西北隅土城外。自此而东,七十里为宾宰驿,又四十里为文昌驿,东达万州之路也。由琼台驿而西四十里,为澄迈县之西峰驿,又西七
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西乡县:七十二渡河“源出金竹山,其流萦回,有渡者凡七十二处,亦流入于洋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