岢岚军
唐长安三年 (703) 置,治所在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景龙中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州。
武周长安中置,治今山西省岢岚县。因境有岢岚山,故名。唐景龙中改为守捉。五代唐复置为军。周省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复置,治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熙宁三年(1070年)省。元丰六年(1083年)又置岢岚军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为岢岚州。
唐长安三年 (703) 置,治所在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景龙中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州。
武周长安中置,治今山西省岢岚县。因境有岢岚山,故名。唐景龙中改为守捉。五代唐复置为军。周省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复置,治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熙宁三年(1070年)省。元丰六年(1083年)又置岢岚军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为岢岚州。
又名洪牙山、洪崖山。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“红牙山在灵山县北二十五里。”
又名百尺楼、宣明楼、白菟楼。战国秦建,为成都城少城西门楼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“州城,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所筑。……城西南楼百有余尺,名张仪楼,临山瞰江,蜀中近望之佳处也。”
在今甘肃古浪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黑松林山 “在古浪县东四十五里。上多松”。
1949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永嘉县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温州市。简称瓯。在浙江省东南部,东濒东海。面积1.2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1082平方千米)。人口742.3万(市辖区134.6万)。辖鹿城、龙湾、瓯海3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乌罗司:木耳溪“在司(治今乌罗镇)西南。源出山洞中,其流曲折,东抵平南砦,为九十九渡水”。
北宋置,属大邑县。在今四川大邑县西五十里。盛产茶,曰思安茶场。元废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。为一环礁。退潮时露出。中国渔民向称恶落门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康华里礁。1947年改名南华礁。
一名东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市北草堂山。1965年版《莆田县志》卷1地理志:“广业、广西两溪合流如漈,故名。”旁有西岩,为南宋史学家郑樵读书处,故世称郑樵为“夹漈先生”。古山名。又称东山。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北
即泰山庙。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