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峡山

峡山

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九十里,接安丘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36 昌邑县 “霍侯山” 条下:“又南五十里峡山,状如伏虎,俯临潍水,为邑之胜。”

②又名观峡、观亭山、中宿峡、飞来峡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峡山 “在清远县东三十里。崇山峻峭,如擘太华,中通江流。广庆寺居峡山之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 峡山“县东三十里。一名中宿峡。崇山挺峙,中通江流。《旧记》: 黄帝二庶子,曰禺阳、曰禺号,南采阮俞之竹,为黄钟之管。今山上小竹,节间长九寸,圆径三分,疑此山即阮俞也。亦曰禺山,亦曰二禺。有两峰,穹窿对峙,东隘江流,故曰峡山。道家以为第十九福地,有和光洞,甚深窈。又有幖幡岭,在山顶”。

③在今广东德庆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德庆州: 峡山 “高百丈,周九十里。南北岸对峙甚隘,江水中流。春夏多雨,则水竣急,舟不能行”。

④在今广西灌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灌阳县: 峡山在 “县北五里。夹江峙岸,高耸蔽日,形似三峡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摄山

    又名伞山。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上元县 “摄山” 条引 《舆地志》 云: “江乘县西北有扈谦所居宅,村侧有摄山,山多草药可以摄生,故以名之。” 《南齐书·明僧绍传》: “庆符

  • 围炉山

    在今湖北大冶市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冶县:“又东有围炉山,出铁。”

  • 背阴寨堡

    明置,属盖州卫。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盖州卫: 背阴寨堡在 “卫西北十五里。又西北有平山堡,八角湖堡”。

  • 阳升江

    在今湖南攸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攸县:阳升江“源出县东百里之大乌山。又银坑水亦出焉,经县东五十里,合于阳升江,流入攸水”。

  • 界休县

    秦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五里。西晋改为介休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。属太原郡。西晋改为介休县。

  • 索氏

    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四里张楼村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晋韩宣子如楚送女,叔向为介。郑子皮、子大叔劳诸索氏”。杜注: “河南成皋县东有大索城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。

  • 伏强县

    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置,为木门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伏强县“因山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属巴州。七年(587)改为清化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,治今

  • 西月岛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太平岛东北56海里。岛长约700米,面积约0.16平方公里。岛上树木茂盛。周围海域是良好的渔场。中国渔民向称红草峙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西月岛。

  • 枣林铺

    即今四川巴中市北枣林乡。清道光 《保宁府志》 卷31: 枣林铺 “在 (巴) 州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陈蒙蛮夷长官司

    元改陈蒙州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