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崖门

崖门

即今广东新会市南崖门。在崖山与汤瓶嘴山间,形如门,故名。元 《宋季三朝政要》 卷6: “戊寅六月,祥兴帝迁于崖山。崖山在海中,两山相对,势颇宽广,中有一港,其口如门,可以藏舟。(张)世杰以为形胜之地,乃屯驻于此。”


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40千米处。为珠江出海口之一。山称崖山,口称崖门,又作厓门,海河交汇,奇石耸立。《广东新语》:“厓门,在新会南,与汤瓶山对峙,若天阙,故曰厓门。”为潭江和西江分支的出海口。口外为黄茅海,高栏列岛横亘其外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元将张弘范追击南宋帝赵昺君臣至崖门一带,南宋军苦战兵败,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帝昺在御舟投海殉国。明代御史徐瑁为纪念南宋帝君臣,把奇石上原刻的“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”十二字凿去,改刻为“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”九字。现石上的“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”,为1962年诗人、戏剧家田汉所书。明弘治年间为纪念杨太后、文天祥、张世杰、陆秀夫等人而修建大忠祠、全节庙(亦称慈元庙)、义士祠和杨太后陵墓等。明学者陈白沙亲自撰写《慈元庙碑》,记述其事。清时设千总驻守。1939年日本侵略军毁坏祠庙。建国后重建部分建筑。现遗址及碑刻等古迹尚存,并有文物陈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路口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南衡阳市西南路口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19423记载,路口站为马站。

  • 方载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积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焦篱堡

    在今陕西合阳县东二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元元年 (785),“ (马) 燧与浑瑊、韩游瑰进军逼河中,至焦篱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焦篱堡,在河中府河西县西。”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北。唐贞元初马燧讨李怀

  • 盛京省

    即奉天省。治所奉天府 (今辽宁沈阳市)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 版 《大清帝国全图》 作盛京省。

  • 老营堡

    即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五里老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河曲县:老营堡“(明)正统末置,宏治十五年、万历六年增修,周四里有奇”。

  • 双壁岩

    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,平溪江出雪峰山峡谷处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双壁岩“在武冈州北九十里。《州志》:涧水出洞口,两山峭削,如小桥以通行人。中开石洞,无径可跻,从洞后石窦而入,构龙王阁于中,下为深潭

  • 大踪湖

    亦作大纵湖。在今江苏盐城市西南,与兴化市接境。南北径三十里,东西广十五里,与兴化分湖为界,南接鱼鲸湖,北达射阳湖。《元史·董搏霄传》:至正十四年(1354),搏霄“从丞相脱脱征高邮,分戍盐城、兴化。贼

  • 韦川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

  • 金城州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治所在金城县 (今广西河池市)。元废。北宋置羁縻州。治金城县(今广西河池市东金城江镇)。为宜州所领。元废。

  • 三回山

   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三回山“一名三曲山。中有小港,达县治,水随山势萦回三湾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