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郡

巴郡

①战国周��王元年(前314)秦置,治所在江州县(今四川重庆市)。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、西充、永川、綦江以东,大巴山以南, 巫山以西地区。东汉时曾移治市北嘉陵江北岸。兴平元年(194)刘璋改为永宁郡,建安六年(201)复为巴郡,属益州。西晋属梁州。南朝宋属益州。齐属巴州,改江州县为垫江县。梁于郡县置楚州。北周改垫江县为巴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渝州为巴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渝州。

②东汉兴平元年(194)刘璋分巴郡为三郡,以垫江以上置巴郡,属益州。治所在安汉县(今四川南充市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、渠江中下游流域。建安六年(201)改为巴西郡。


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年)灭巴国置,治江州县(今重庆市江北区,三国蜀汉移治南岸区。南朝齐改名垫江县,北周改名巴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、南充、泸州等市以东,重庆市奉节县以西,綦江、武隆县以北地区。西汉初略大,高祖六年(前201年)分巴、蜀两郡置广汉郡,辖境缩小。东汉兴平元年(194年)益州牧刘璋置永宁、固陵二郡。建安六年(201年)改巴郡为巴西郡,永宁郡为巴郡。属益州。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、綦江等县市以东,梁平、忠县、南充等县市以西,垫江及四川省邻水等县以南和贵州省桐梓、绥阳等县以北地区。南朝宋以后辖境又缩小。梁属楚州,隋初属渝州,开皇三年(583年)存渝州废巴郡,大业三年(607年)又曾改渝州为巴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为渝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桥山

    ①即烂柯山。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:衢州信安县有“石桥山。晋王质烂柯处”。②在今浙江天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:石桥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石桥架两岩间”。③一名月岩。在今江

  • 瓦亭山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南瓦亭村附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华亭县:“西北有瓦亭山,有瓦亭关巡检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,高山盆西北曰大盘山,其东曰瓦亭山,瓦亭东二十里即弹筝峡也。”

  • 向王山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向王山“在巴东县北,临大江, 山傍有铁枪头长数丈,经数百年不见少损, 目曰向王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“明月山”条下:“向王山,山高大,无树木,

  • 灵涧桥

    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四祖寺岩泉溪上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二》:灵涧桥“在黄梅县西三十里四祖寺前,上镌碧玉流三字,唐柳公权书”。为元至正十年(1350)建,为石砌单孔桥。崖壁有元、明、清诗文题刻。

  • 宝城

    即隋唐东都皇城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。《资治通鉴》 隋大业十一年 (615) 载: “有二孔雀自西苑飞集宝城朝堂前。” 胡三省注: “皇城盖即隋之宝城。”

  • 鲍山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城东三十里。下有鲍城,以齐鲍叔牙食邑在此而命名。上有叔牙台。

  • 谢道山

   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海丰县: 谢道山营 “在县南二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谢道山营 “在海丰县西南二十里液水西岸。明嘉靖十一年增设,三十八年移长沙营兵于此”。

  • 南赵扶镇

   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大城县图: 东有南赵扶。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。面积10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,人口 3130。宋代赵、扶二姓在此建村

  • 白鹤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邛崃市东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小清河

    ①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之清河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小清河在“城(开原老城)东门外。源出分水岭,西南流,至城南与大清河合”。②即辽宁铁岭县南懿路河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铁岭卫:小清河在“城南六十里。源出归德州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