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埠塘
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。清属义宁州,雍正六年 (1728) 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。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。清属义宁州,雍正六年 (1728) 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。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。
唐至德二年(757)改龙城县置,为连城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。《元一统志》:岑溪“在岑溪县界。县因此溪而取名”。乾元初为义州治。北宋初迁于今岑溪县,为南义州治。太平兴国初为南仪州治。熙宁四年
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二十七里许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许家庄堡在“府东南九十里。嘉靖三十九年改民堡置戍守,万历三十九年增修。周三里有奇,堡当宣镇两镇之径道,虽近腹里,而地势平旷,嘉靖中尝为寇冲”。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巷口镇 (今四川武隆县)。1944年改为武隆县。1941年由涪陵县析置,治今重庆市武隆县驻地巷口镇。1944年升县。
唐武德元年(618)改龙门郡置,治所在江油县(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县、江油市部分地。贞观元年(627)改为龙门州。隋义宁二年(618年)改平武郡为龙门郡,旋改为西龙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县“龙江关”条下:龙江驿“在金川门外十五里大江边。舟楫辐凑于此,为南北津要”。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、敖汉部首领岱青杜稜之弟额森伟征始号所部曰奈曼,隶察哈尔汗。天聪元年(1627) 其子衮楚克率众归附后金,崇德元年 (1636)编为一旗,牧地
俗名桥头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八里通安镇。明崇祯 《吴县志》 卷16有通安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长洲县图: 西北有通安桥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吴县西北有 “通安桥镇”。
①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一》: 兼山 “在剑州东南一百二十里。宋学士黄裳居此,宅址遗基,俱在山下”。②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平凉府: 兼山 “在灵台县西九十里,乃泾
东汉建安六年(201)置,治所在涪陵县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酉阳、黔江、石柱、武隆等县及长江以东以南地。二十一年(216)刘备改为涪陵郡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刘璋分巴
即今湖南保靖县东南三十里涂乍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30有 “涂乍汛堡”。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涂乍河 “傍山临涧,径路崎岖,永(顺)、保 (靖) 接壤要隘”。清乾隆征苗时设台站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