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望都县

望都县

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店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尧母庆都所居,故县目曰望都。” 北魏属北平郡。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定州,大业初废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安喜、北平二县置,属定州。初治在安险故城 (在今定州市东),贞观八年 (634) 移治今河北望都县。北宋属中山府。金改名庆都县。清乾隆十一年 (1746) 复名望都县,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③辽以定州望都县俘户置,属平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卢龙县南。金大定七年 (1167) 改为海山县。


(1)古县名。辽太祖以所俘望都县户置,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南。属平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年)改名为海山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357平方千米。人口26万。辖2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望都镇。战国时为赵庆都邑。西汉置望都县,治今唐县东北,属中山郡(国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张晏曰:尧山在北,尧母庆都山在南,登尧山见都山,故以为名。”北魏属北平郡。北齐省入北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,属定州,大业初复省入北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再置,贞观八年(634年)徙今治,属定州。金更名庆都县,属定州。蒙古、元先后属真定府、保定路。明属保定府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复名望都县,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保定道,1928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保定专区。1958年并入唐县,1962年复置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4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有唐河、九龙河、运粮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。盛产辣椒,特产辣椒油。有机械、化肥、水泥、棉织、农机等工业。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经境内。古迹有药材壁画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瓡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当在今山东潍坊市或安丘、昌邑、寿光附近一带。东汉省。

  • 安阳江

    即今浙江瑞安市南之飞云江。源出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赤木山,东经泰顺、文成二县,于瑞安市东南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瑞安县:安阳江“在城南。《志》云:其上源有二……合诸山溪之水,流入县境,至陶山南口而

  • 无假之关

    战国楚地,确址不详。《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》:“北围曲沃、于中, 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;”又云:“复雠、庞、长沙,楚之粟也;竟泽陵,楚之材也。越窥兵通无假之关,此四邑不上贡事于郢矣。”徐广曰:“‘无

  • 长柳村

    即今陕西城固县西柳林镇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得长柳渡。长柳,村名也。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,文字剥落,不可复识。”

  • 伏强县

    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置,为木门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伏强县“因山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属巴州。七年(587)改为清化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,治今

  • 白马川

    在今甘肃华池县西。源出环县东界,东南流经华池县,至庆阳县东合环江为马莲河。《元和志》卷3延庆县:唐置白马县,“以西临白马川水为名”。

  • 梅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梅州置,治所在程乡县 (今广东梅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、梅县、平远、蕉岭等市县地。二十三年 (1286) 复为梅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梅州置,治程乡县(今广

  • 飞仙岭

    一名威风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四十里。清乾隆《广元县志》:飞仙岭“三面环江,峭壁千仞。上有观名飞仙观,一面与前山相接,其间起一阁,名飞仙阁。为径行大路,亦栈道中之险要”。

  • 五阮关

    西汉置,在今河北宣化西南。或说即今易县西北紫荆关。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光武初,乌桓与匈奴连兵内犯。建武二十一年(45),“遣伏波将军马援将三千骑出五阮关掩击之”。

  • 钓鱼城

   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山。南宋淳祐三年 (1243) 于此建城,移合州及石照县治此,成为抗蒙元军政重镇。开庆元年 (1259),蒙古宪宗蒙哥亲率大军十万围攻山城,终因受伤身亡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