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庄镇

李庄镇

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。清嘉庆《南溪县志》卷3:李庄镇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民国《南溪县志》卷1:李庄镇“宋以前县治,地滨大江,又当叙南孔道。故商业繁盛,居民千余家,与宜宾交通极便”。抗日战争期间,史语所及同济大学迁此。


(1)在安徽省砀山县东部14公里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3870。以李庄自然村为名。1961年设李庄公社,1980年改区,1988年置镇。为县城东部粮、棉和水果集散地。有砖瓦、轧花、织布、针织、水泥、农机等厂。陇海铁路经此并设站。徐商公路经镇北,有支线南接砀萧、砀永公路。(2)在山东省惠民县南部,东临黄河大堤。面积101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8000。明洪武年间,李姓始祖迁此立村,名李家庄,简称李庄。1950年为惠民县第十二区,1955年名李庄区。1958年至1968年曾先后名李庄乡、李庄公社、李庄区。1971年复名李庄公社,1984年为李庄镇。2001年申桥镇并入。黄河、徒骇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。有地毯、织布、橡胶、皮革等厂。车马挽具为传统的手工艺品。滨郑公路经此。(3)在山东省郯城县南部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1万。本名太平庄,据《沂州府志》记载,明万历年间,因李姓兴旺,改名李家庄,简称李庄。1948年归临沭县。1956年划归郯城县,为李庄区。1958年成立李庄公社,1984年置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农机修理、面粉加工、皮肥化工、铁木加工、建材等厂。205国道、曹李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东部。面积1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庄,人口 6000。镇以驻地名,以姓氏得名。1949年为李庄镇。1992年文化、麦坝二乡并入。产油菜籽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磷矿、石材。有磷肥、酿酒、农机修配、制糖、机械、纸袋等厂。历为宜宾东部水路门户和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接宜长公路。长江通机动船。抗日战争期间中央研究院、同济大学曾迁此。石牛山有明建旋螺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后

    ①古地区名。五代梁初刘仁恭据卢龙,在今河北省太行山北端、军都山迤北地区,置山后八军以防御契丹。至石敬瑭割幽、蓟十六州于契丹后,才有山后四州的名目。北宋末年所称山后,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后、代北失地的全

  • 沙南县

    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》:河水“又东,过云中桢陵县南,又东过沙南县北,从县东屈南,过沙陵县西”。郦道元注:“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,缘胡山、历沙南县东

  • 裴城镇

    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北四十四里裴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郾城县: “ 《志》 云,县西五十里有裴城,裴度伐蔡时所筑。”在河南省郾城县西北部。面积79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城,人口460

  • 甘棠市

    ①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驻地。旧名赶坦市。为市境古老集市。明代雅称改为今名。1963年太平县移治于此。1983年为黄山市驻地。1987年改为黄山市黄山区驻地。②即今福建福安市南甘棠镇。清光绪《福安县志》

  • 威远寨

    ①北宋大中祥符七年 (1014) 置,在今甘肃武山县南。熙宁八年 (1075) 改为威远镇。②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废隆州置,属邕州。在今广西东兰县南。元初废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。南宋属

  • 思微山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柳州府: 思微山 “在洛容县治北。顶有泉穴,四时不涸”。

  • 汤上村

   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。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即东县治此。

  • 乾侯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昭公二十八年 (前514),“公如晋,次于乾侯”。杜注: “乾侯在魏郡斥丘县,晋境内邑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省成安县东南。《春秋》昭公二十八年(前514

  • 柯梅岭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东北白泉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柯梅岭“在海中舟山所东,出浦则为鱼山外洋、乌山门外洋”。

  • 狗泺盐场

    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南界之九连城淖尔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: 世宗大定十 一年 (1171) 正月,“用西京盐判宋俣言,更定狗泺盐场作六品使司,以俣为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