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复铺
即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北宋置来附县于此。明置驿。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:庆符县“来附县故址,在治西北十五里。宋政和置,宣和废。后人讹以附为复。今设来复铺旧址旁”。
即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北宋置来附县于此。明置驿。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:庆符县“来附县故址,在治西北十五里。宋政和置,宣和废。后人讹以附为复。今设来复铺旧址旁”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九曲溪二曲南之灵岩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灵岩“又名风洞。两石相倚,长数十丈,中一罅窥见天光,隐隐如线,谓之‘一线天”’。
即札什伦布寺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南尼色日山下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后藏“有寺曰札什伦布,乃班禅额尔德尼坐床之所,旧名仍仲宁翁结巴寺”。
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,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(今旧县村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宣县:“旧治阴江。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。”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“新江”条:“又阴江、东乡江,源出东乡,皆南流入潭江。”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滑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8:“取灵昌津以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东郡。唐属滑州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以避讳改为灵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
在今山东聊城市南三十二里周店村。《清一统志 ·东昌府》: 周家店闸 “在聊城县东南三十二里运河上。南距兖州府阳谷县七级下闸十二里。元大德十二年建。今有闸官”。
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石砫宣慰司:“东有石砫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石砫厅》:石砫山“在厅东一百二十里,与湖北中路司接界”。
即今新疆温宿、拜城县北之天山。主峰汗腾格里峰,海拔6995米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1:汗腾格里鄂拉,“特克斯郭勒发源北麓。东北距伊犁一百五十里,南距库车三百里。……山势尊严,群峦环拱,为天山之主峰”
东魏改北新安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蒙县(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旧城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利辛县地。北齐废为蒙县,后又置郡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梁武帝置,治蒙县(今安徽蒙城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蒙城县一带。
一作可胤山、可沇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2胤山县:“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,隋义宁二年改名义清县,天宝元年改为胤山,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胤山为名。”
即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八里黄河北岸钟銮城村。元时为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史·食货志》:“运粮则自浙西涉江入淮,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,陆运至淇门(今河南浚县西南),入御河(今卫河),以达于京。”后以劳费不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