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闻喜县:冷泉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又有温泉,一出县东南胡村, 一出官庄村,俱引渠灌田, 流入涑水”。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、飞来峰下。唐白居易《冷泉亭记》:“夏之夜
即汉代蒲类海。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巴里坤湖。《后汉书· 窦固传》 唐李贤注:“蒲类海今名婆悉海。”见“蒲类海”。
在今湖南隆回县西十里紫河,为五里乡驻地。明属武冈州,于此置巡司。
在今浙江仙居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仙居县:五部岭在“县东南百五十里,与黄岩县接界”。
唐永徽元年 (650) 以葛逻禄右厢部落置,属瀚海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西境巴彦乌列盖省一带。显庆三年 (658) 改为狼山州。唐羁縻都督府。永徽元年(650年)以突厥歌逻禄右厢部落置,属瀚海都护府。
金置,属临沂县。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向城。在山东省苍山县中部偏西。面积63.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向城,人口1.2万。原为西周向国地。1950年设向城区,1958年属文峰公社。1963年
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白螺镇附近长江中。《陈书·华皎传》:光大初,皎以湘州叛降周,“时皎阵于巴州之白螺,列舟舰与王师相持未决”。
北魏宣武帝元恪创建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4:永明寺“在大觉寺东。明佛法经像盛于洛阳,异国沙门咸来辐辏,负锡持经,适兹乐土。世宗故立此寺以憩之。房庑连亘一千余间”。北魏宣武帝在
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泰县析置,隶苏北行署区。治泰州城 (今江苏泰州市)。1949年4月至1950年苏北行署区驻此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简称泰。在江苏省中部、新通扬运河两岸、南濒长江。面积5790平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庆远卫。治所在河池县 (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)。永乐六年 (1408) 移今宜山县西北德胜镇。后废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旧河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