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梅花镇

梅花镇

即今河北藁城市南梅花镇。1937年10月,国民党五十三军六九一团由地下党员、团长吕正操率领,在此阻击南犯日军,歼敌数百。当夜,六九一团拒绝执行南撤命令,挥戈北上,挺进敌后。此后,日军侵占藁城县,在梅花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“九九惨案” (农历九月九日)。全镇有一千五百四十七人被杀,四十六户被杀绝,六百余间房屋、店铺被烧毁。


(1)在河北省藁城市南部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花,人口3900。传昔有梅花公主居此,故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撤乡并入南营公社,1961年析置梅花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谷子。有建材、木器等厂。藁赵公路经此。有梅花惨案遗址及纪念馆。(2)在江苏省泗洪县西北部、苏皖两省交界处。面积93.5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吴集,人口1700。1949年设梅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2000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稻、花生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矿产有石英。有建材、塑料、机械、服装等厂。古迹有赵庄、龟墩、风墩、南墩文化遗址。宁宿高速公路、宁徐公路经此。(3)在福建省长乐市东北部、闽江口南侧。面积6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城,人口1.6万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福州府长乐县:梅花江“在(福州)府东北五十里,近梅花所城,亦曰梅江,亦曰梅花澳”。明初建城。1956年设梅花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镇。以海上捕捞业为主,盛产带鱼、鳗鱼、梭子蟹、海蜇。有渔械、冷冻、造船、饲料等厂。峡梅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明蔡夫人庙。(4)在湖南省道县北部。面积88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花圩,人口2740。镇以其处宜江北侧,梅花岭西麓,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于此建圩,以岭名。1951年建梅花乡。1958年属车头公社,1961年设梅花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甘蔗、板栗、大蒜等。设有圩场,为县北部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名胜有宜山。(5)在广东省乐昌市西部。面积160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梅花圩,人口1720。因镇区处喀斯特小盆地,周围喀斯特残丘散布,似梅花,故名。1950年属乳源县四区,1951年改属乐昌县五区。1955年改设梅花区,1956年设乡,1958年建公社,1983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表缺水易旱,荒山地多。主产稻,并产玉米、花生、甘薯、苎麻等。有煤、铜、锑、白云石等矿。梅花猪出名。有农机、竹木器、精干麻、缝纫等厂。坪乳公路经此。罗家渡—五指山小铁路经过并北接坪石—梅田矿线。古迹有梅花仙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获 (獲) 麐渡

    在今山东嘉祥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嘉祥县: 获麐渡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东南漕河旁。地名大长沟”。

  • 兴龙府

    南明永历十年(1656),永历帝朱由榔入昆明,称滇都,置兴龙府。永历十二年(1658)底,永历帝及李定国离昆明西走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复名云南府。

  • 昭关

    春秋楚地。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小岘山上。两山对峙,筑关保守,世为兵争之地。《史记·范睢列传》: 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。” 即此。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小岘山之西。山崖峙立,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。春秋

  • 齐克图哈河

    又作七可杜哈河、齐克都哈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利木里河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4:黑龙江与由倭克特河会流后,“又东北有七可杜哈河自西北来……注之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“

  • 虎溪镇

    在今四川梁平县西北四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虎溪场,人口 1200。相传境内小河旁山岗形状如虎饮水,取名虎溪河,后在此建场,故名。原为巴县

  • 秦坝关

    明嘉靖六年 (1527) 建,属宁夏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宁夏吴忠市西南二十里秦渠乡秦坝关。清同治间,为回民义军据点。

  • 白帝镇

    北宋置,属商水县。在今河南商水县境。在重庆市奉节县东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5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土地岭,人口 1570。明、清为永里溪字乡之一部。民国初设草堂总团,1930年置草堂乡

  • 文渊阁

    在今北京市故宫东华门内。明建,清移至文华殿北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2:“乾隆三十九年,命于文华殿后规度方位所宜,创建文渊阁,用贮四库书籍凡三万六千册。”

  • 天门

    在今河北涞源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二十一年(396),后燕慕容垂攻北魏,“逾青岭,经天门,凿山通道,出魏不意,直指云中”。胡注“青岭盖即广昌岭,在代郡广昌县南,所谓五回道也。其南层崖刺天,积石之

  • 狼儿峪

   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8昌平州: 高崖口 “五十五里狼儿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