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定军
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 (885)置,治洋州 (今陕西西乡县)。北宋初废。
②唐方镇名。天祐二年 (905) 改戎昭军置,治所在均州 (今湖北丹江市西北)。次年废。
(1)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年)置,治洋州(今陕西洋县)。大顺时增领阶、扶二州,后又增领果、蓬、壁三州。五代领洋、蓬、壁三州。北宋初废。(2)唐方镇名。天祐二年(905年)改戎昭军置,治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)。次年废。
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 (885)置,治洋州 (今陕西西乡县)。北宋初废。
②唐方镇名。天祐二年 (905) 改戎昭军置,治所在均州 (今湖北丹江市西北)。次年废。
(1)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光启元年(885年)置,治洋州(今陕西洋县)。大顺时增领阶、扶二州,后又增领果、蓬、壁三州。五代领洋、蓬、壁三州。北宋初废。(2)唐方镇名。天祐二年(905年)改戎昭军置,治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)。次年废。
南朝梁称且末国为末国。都且末城(今新疆且末县西南)。《梁书·诸夷传·末国》:“末国,汉世且末国也。……其王安末琛盘,普通五年遣使来贡献。”
又称伍子胥庙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上。相传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以忠死谏,成为 “随潮往来之鬼神”,后人遂立祠胥山 (即吴山),以为纪念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赐额 “忠清”,封英烈王,
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废述昆县置,属龙水县。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。古镇名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年)废述昆州为镇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。属龙水县。
又作涪陵江。即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之乌江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涪陵郡,巴之南鄙,从枳南入,泝舟涪水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0黔州:“西有延江水,一名涪陵江。自牂柯北历播、费、思、黔等州北注岷
明初皇宫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。分宫城和皇城两部分,宫城呈长方形,南北长五里,东西宽四里,有护城河环绕。内有奉天、华盖、谨身诸宫,乾清、坤宁诸殿,永乐迁都北京,仿南京故宫布局建造皇宫,而南京故宫
元置,属晋江县。在今福建泉州市旧城西肃清门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晋安驿。
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改岭西县置,为吐京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石楼县。隋开皇初属隰州,十八年(598)改为石楼县。②东魏武定三年(545)置,属武州。治所在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
亦作阿罗思、兀鲁思、兀罗思、斡鲁思、斡罗斯,指13世纪初期基辅罗斯等公国。约当今乌克兰基辅及俄罗斯莫斯科一带地区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: “太宗甲午年,命诸王拔都征西域钦叉、阿速、斡罗思等国。
①周畿内国。在今河南洛阳市或宜阳、偃师地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三年(前578),“公及诸侯朝王,遂从刘康公、成肃公会晋侯伐秦。成子受脤脤于社, 不敬”。②西周初封国。或作郕。一作盛。《史记·管蔡世家》:武
即今山东高唐县西南赵寨子乡。为往来要路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高唐县西南有赵寨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