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兴县

永兴县
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改余暨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仪凤二年(677)复置,属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)因与江夏郡永兴县重名而更名萧山县。

②北魏黄兴初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。太和十五年(491)属彭城郡。武定五年(547)改属蕃郡。北齐废。

③南朝宋孝建元年(454)置,属建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境。梁废。

④南齐置,属齐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。隋开皇初改为新蔡县。

⑤南朝陈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东五十里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废入富川县。十八年(598)改富川县为永兴县,移治今阳新县。大业初属江夏郡。唐属鄂州。北宋为兴国军治。元为兴国路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废入兴国州。

⑥唐光启中置,为新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。辽为奉圣州治。金大定元年(1161)改名德兴县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复名永兴县,为奉圣州治,后为保安州治。明洪武初废。

⑦北宋熙宁六年(1073)改高亭县置,属郴州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永兴县:“宋熙宁中,太宁李士燮以古便县基据郴江上,舟楫往来,贸易相通,可建邑居而设场市,乃更徙治焉,名曰永兴。”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三国吴以余暨县改名,治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长兴。属会稽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会稽县,唐仪凤二年(677年)复置,属越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萧山县。(2)北魏皇兴初置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薛城。属建昌郡,太和十五年(491年)属彭城郡。东魏武定五年(547年)改属蕃郡。北齐省。(3)南朝齐置,治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。属齐昌郡。隋开皇初改名新蔡县。(4)南朝陈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以后先后为兴国军、兴国路、兴国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废。(5)唐光启中置,治今河北省涿鹿县。为新州治。辽为奉圣州治。金大安元年(1209年)改为德兴县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复改为永兴县,为保安州治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、耒水中游。属郴州市。面积 1979 平方千米。人口63.3万。辖8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便县,治今城关镇,属桂阳郡。东晋省入郴县。南朝陈复置。隋又省入郴县。唐开元十三年(725年)析郴县置安陵县,治今高亭司,属郴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高亭县,属桂阳郡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县治迁今城关镇,改名永兴县,沿袭至今。元属郴州路。明属郴州。清属郴州直隶州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郴县专区,1951年属郴州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属郴县专区,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南岭山地东部,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烟草、茶叶。家禽、生猪饲养普遍,为三黄鸡主要产区。林产有松、杉、油茶等,为省油茶重要生产县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锰、铜、铅、锌等。工业有采矿、化工、冶炼、机械、针织、造纸等。小冶炼等传统手工业有名。京广铁路经过县西南部。有京珠高速公路、106国道、永安等公路。耒水通航。名胜有观音岩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伞圆山

    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。《寰宇记》卷170峰州嘉宁县有伞圆山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伞圆山“山形如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嘉兴州:伞圆山“在州东。高峻雄伟。永乐初,王师克多邦城,贼奔溃,追至伞圆山,

  • 典农城

    西汉置,在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刚堡西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径典农城东,世谓之胡城,又北径上河城东,世谓之汉城。薛瓒曰: 上河在西河富平县,即此也。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。河水又北径典农城东,

  • 牛筋岭

   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永康县:牛筋岭“在县东南十五里。两岩石壁如犬牙错峙,中间一罅,仅通溪流”。

  • 水西寺

    南齐建,在今安徽泾县西五里。唐杜牧有《题水西寺》诗纪游。宋林逋《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》:“萧闲水西寺,驻锡莫忘归。”后改名宝胜寺。即今安徽省泾县西宝胜寺。唐诗人李白、杜牧等皆有诗记游。李白《游水西简郑明

  • 楚关

    即扞关。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 甘宁曰,“西据楚关,大势弥广,即可渐规巴蜀”。

  • 新闸镇

   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新闸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武进县西有 “新闸镇”。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北部、京杭运河北岸。面积约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闸,人口2200。唐时在运河上建闸

  • 旱禾镇

    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和县:旱禾镇在“县西五十里。亦曰旱禾市。有巡司,元至正中置,明洪武十四年革。十五年复故”。

  • 万户峪

    即今陕西神木县南万镇。《雍胜略》:“万户峪古为沃壤,有民万家。”宋咸平中,啜吪引赵保吉, 自此入寇麟州,至松花砦。

  • 西津桥

    又名飞骑桥。在今安徽合肥市东北,古逍遥津上。《水经·施水注》:“东有逍遥津,水上旧有梁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 建安二十年(215),“权反自陆口,遂征合肥。合肥未下,撤军还。兵皆就路,权与凌统

  • 正大营

    明万历中置,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正大乡。清移铜仁县丞驻此。乾隆六十年(1795)石柳邓领导苗族人民起义军围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在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。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,石柳邓领导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