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阴郡

汝阴郡

①三国魏景初二年(238)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阴县(今安徽阜阳市)。西晋辖境相当今安徽颍河流域以西、淮河以北和河南新蔡、淮滨等县地。其后渐小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复置。唐武德四年(621)改置信州,六年(623)改为颍州。天宝初复为汝阴郡,乾元初改为颍州。

②南朝梁改南汝阴郡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汝阴县(今安徽合肥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北齐改汝北郡置,治所在王坞城(今河南汝州市南)。北周大象末废。


(1)三国魏景初二年(238年)置,治汝阴县(今安徽阜阳市)。属豫州。后废。西晋泰始二年(266年)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颍河流域以西和河南省新蔡、淮滨等县地。东晋咸康二年(336年)废,后又复置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颍州为汝阴郡。 (2)南朝梁改南汝阴郡置,治汝阴县(今安徽合肥市)。隋开皇时废。(3)北齐改汝北郡置,治南汝原县(今河南汝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汝州市一带。北周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僚 (獠) 泽关

    明景泰七年 (1456) 置,属灌县。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水磨镇一带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1永康军: 僚泽,“ 《图经》 云: 青城县北一百三十里。或云: 诸葛亮迁群僚于青城山下,号为群僚”。《方舆纪要

  • 光门

    指汉长安城北面西头的横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关庙村与相家巷一带。《三辅黄图》卷1:“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。《汉书》虒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,即此门也。”

  • 十九泉

    在今甘肃成县西南四十里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二十首》之十三有“近接西南境,长怀十九泉”句。

  • 陵云 (雲) 寺

    亦作凌云寺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 南诏骠信酋龙寇蜀,攻占犍为 “后数日,蛮军大集于陵云寺,与嘉州对岸”。胡三者注: “陵云寺在嘉州南山,开元中,僧海通于渎

  • 枣林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张家湾南枣林庄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 致和元年 (1328),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破通州,燕铁木儿与 “战于檀子山之枣林”;又 《顺帝纪八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毛贵攻漷州,“至

  • 白墩子

    ①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边墙头墩“八十里至白墩子”。②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白墩子。民国间设白墩子产盐局。

  • 把边关

    亦称把边寨关。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四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顺宁府:把边关“在把边山上, 为府之险阨”。

  • 大定山

    在今四川犍为县西一里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大定山“壁立环抱,俨若列屏。一名翠屏山”。

  • 靖位镇

    即今湖南新宁县东北六十八里靖位乡。明置靖位巡司。

  • 龙津驿

   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龙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余干县:龙津驿“在县南十五里龙窟河滨。元置,明初因之”。清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