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汶川县

汶川县

北周保定四年(564)置,为汶山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汶川县:“县西汶水, 因以为名。”隋属汶山郡。唐武德八年(625)属茂州,天宝元年(742)属通化郡,乾元元年(758)复属茂州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)废,后复置。《元史·武宗纪》:至大二年(1309),“诏改松潘、叠、宕、威、茂州安抚司为宣抚司,迁治茂州汶川县”。即此。明宣德七年(1432)移治寒水驿(今汶川县西南绵虒镇)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2年移今汶川县(威州镇)。


在四川省中部偏北。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面积 4084.7 平方千米。人口11.2万。辖6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。西汉置绵虒县,治今县西南,属蜀郡。东汉建安末于此置汶山郡。西晋移汶山郡治汶山县(今茂县北),废绵虒县。北周置汶川县,治今址。以县有汶水(今岷江)故名。为汶山郡治。唐、宋属茂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。1955年属阿坝藏族自治州。1958年与茂县、理县部分合并为茂汶羌族自治县,1963年三县分置。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。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。东北部接龙门山西南段,西南为邛崃山东部分支。属高、中山峡谷地带。岷江东北入,右纳杂谷脑河、草坡河、鱼子溪、溪河后东流出境。属青藏高原半湿润气候。建有以保护大熊猫为主体的卧龙自然保护区。农产以玉米、小麦为主,兼有薯类、豆类。云豆为出口商品。生漆、花椒、苹果著名。有煤、铁、金刚砂、方解石、大理石、云母等矿。有机械、采煤、水泥、电力、化肥、食品等工业。成阿公路经此,南汶公路终点。有红军烈士纪念馆及刳儿坪、姜维城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德军

    北宋大观元年(1107)改延德县置,治所在通远县(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黄流、白沙间)。政和元年(1111)废。北宋大观元年(1107年)以延德县改置,治通远县(今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黄流、白沙

  • 强鸡州

   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黄谷畈村

   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三十六里。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设此。

  • 梅岭隘

   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大庾县: 梅岭隘“在府南二十里,与保昌县火径隘相接。为防御要区”。

  • 参寥泉

    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8: 僧道潜号参寥子,苏轼 “与参寥子善,名其所居泉曰参寥泉”。

  • 羊角山

    ①一名龙角山。在今山西浮山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神山县:“羊角山在县东南三十一里。”《寰宇记》卷43神山县:“以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神人。”故名。②在今湖北英山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英山县“多云山

  • 牡蛎口

   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一百二十里,大清河入海之口。清咸丰五年(1855)大清河为黄河所夺,则黄河由此入海。

  • 郑镇

    即郑家口。今河北故城县治。清置郑家口巡司。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九陇郡

    北周改南晋寿郡置,治所在九陇县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西魏置,治南晋寿县(北周改名九陇县,今彭州市西北九陇镇)。“以九陇山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州市地。属益州。隋开皇三

  • 沙偏岭

    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盘岭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“太祖……既度盆搦岭,不见敌, 已而闻敌乃守沙偏岭以拒我。及至撒改军,夜急攻之,迟明破其众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