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源山
一名鬼谷山。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贵溪县: “ (藐姑山) 南十里为洞源山,一名鬼谷山。有鬼谷洞,好事者深入其中,约行四里,至洞尽处有小洞可通鬼岩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 鬼谷山 “道家第十五洞天。山有苏秦台、张仪井,世传鬼谷子尝居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鬼谷山。在今江西省贵溪市南。为道教第十五洞天。
一名鬼谷山。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一百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贵溪县: “ (藐姑山) 南十里为洞源山,一名鬼谷山。有鬼谷洞,好事者深入其中,约行四里,至洞尽处有小洞可通鬼岩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 鬼谷山 “道家第十五洞天。山有苏秦台、张仪井,世传鬼谷子尝居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鬼谷山。在今江西省贵溪市南。为道教第十五洞天。
又作猫里庄、苗栗街。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苗栗县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于此设苗栗县。又作猫里庄、苗栗街。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台湾省苗栗县驻地苗栗镇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置苗栗县于此。
又作打鼓。即今台湾高雄市。最早见于明陈第《东番记》。清郁永河《稗海纪游》作“打狗仔港”。本平埔族打狗社的音译。日本占领期间因“打狗”谐音与日文“高雄”同,故改名高雄。1924年设高雄市。1945年抗日
在今浙江台州市东东海中。明万历《黄岩县志》卷1:东镇山“在县东二百四十里。《临海记》云:洋山东百里有东镇大山,去岸二百七十里……中四岙,极险峻,山上望海中突出一石,舟往高丽者必视以为准焉,俗呼高丽头”
在今青海乐都县西湟水之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乐州德固砦: “南至渴驴岭一十里。”
一名五花台。在今河北易县城西侧。《寰宇记》 卷67易州易县: 候台 “在州子城西南隅,高三层。燕昭王所筑,以候云物”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崇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大山咀子镇。辽废。②即隆山县。今四川彭山县。《唐会要》 卷71:隆山作崇山,避玄宗李隆基讳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敦化市东北大山咀子。为崇州治。辽废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。清置河邑巡司驻此。
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淮南节度使,治所在扬州 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长期领有扬、楚、滁、和、寿、庐、舒等州,一度领有泗、濠、宿等州。相当今江苏、安徽两省江北、淮南地区的大部分。景
在今西藏普兰县东北,玛旁雍错南岸。即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所载之垂果沙尔果。藏语意为洗罪门寺。国内外香客每年至此朝拜洗罪者甚多。
在今甘肃古浪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黄羊川山 “在古浪县东南五十里。群山环峙,中夹平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