涠洲镇
在今广西北海市南涠洲岛上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遂溪县: “又西南有涠洲巡检司,治海岛中博里村,后迁蚕村。” 清废巡司。
原称南湾街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南部涠洲岛上。面积26.6平方千米,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湾街,人口3700。1950年设乡,1959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农产甘蔗、花生、香蕉、波罗蜜。为近海渔业基地,海产有石斑鱼、马鲛鱼、鲍鱼、鱿鱼、对虾等。有爆竹、发电、制糖、化工、船舶修理、海产加工等厂。手工业发达。有定期班轮通北海市。
在今广西北海市南涠洲岛上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遂溪县: “又西南有涠洲巡检司,治海岛中博里村,后迁蚕村。” 清废巡司。
原称南湾街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南部涠洲岛上。面积26.6平方千米,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湾街,人口3700。1950年设乡,1959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农产甘蔗、花生、香蕉、波罗蜜。为近海渔业基地,海产有石斑鱼、马鲛鱼、鲍鱼、鱿鱼、对虾等。有爆竹、发电、制糖、化工、船舶修理、海产加工等厂。手工业发达。有定期班轮通北海市。
明置,即今贵州晴隆县西南沙子镇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西。清咸丰五年(1855)正月二十九日,太平军李开芳部自高唐突围,据守冯官屯,清军数次进攻受重创,后因僧格林沁引水灌城,太平军失守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北。明初冯官率移民迁此立屯得名。清咸
1913年改独山州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南部,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2445平方千米。人口32.9万。辖8镇、10乡(含3民族乡
即硕般多。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。清《西藏图考》 卷3: 硕般多 “一作说板多,一作设板多,一作苏班多,又作舒班多”。
一名木垒河。清雍正年间筑,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南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)筑新城(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),设守备驻守。光绪年间置木垒河驿。1930年置木垒河县。
在今四川开江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绥定府一》:方城砦“在新宁县北三十里。四方璧立如城。明正德中,居民避寇于此,得免者数千人”。
即浪卡子宗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纳, 鼻也。城形如之, 土色白,故名。”
明嘉靖十年(1531)降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杭州府 (今浙江杭州市)。洪武十四年 (1381),嘉兴、湖州二府自直隶来属,辖境遂当今除嵊泗县以外的浙江全省。清初改为浙江省。
在今云南宾川县西境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