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江县

清江县

①隋开皇初置,为江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境。大业初废。

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龙求县置,属翼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。十八年 (598) 改为翼水县。

③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沙渠县置,为施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清江县: “置在清江之西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清江郡。义宁二年 (618) 为施州治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为清化郡治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施州治。北宋开庆元年 (1259) 徙治今恩施市东十五里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还旧治。二十二年 (1285) 并入施州。

④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置,属洪州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保大十年 (952) 改属筠州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筠州: 清江县 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。北宋淳化三年 (992) 于县置临江军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为临江府治。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49年移治樟树镇 (今江西樟树市)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

⑤1913年改清江厅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。1914年为避免与江西清江县重名,改名剑河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开皇初改龙求县置,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两江口。为清江郡治。十八年(598年)废。(2)隋开皇五年(585年)改沙渠县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以在清江之西而名。隋为施州治。南宋开庆初移治城东倚子山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仍还旧治,二十二年废入施州。(2)古旧县名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置,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南临江镇。“以大江清流为名”(《舆地纪胜》)。属洪州。两宋为临江军治。元为临江路治。明、清为临江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。1950年迁治樟树镇。1988年改设樟树市。(3)旧县名。(1)1913年由清江厅改置,治今贵州省剑河县驻地柳川镇。因与江西省清江县重复,1914年更名剑河县。(2)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清河县西北部、威县东部、南宫县大王公路以南地区析置。1945年撤销,划归清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徊洞

    亦作罗回洞。北宋置,属邕州都督府。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罗回村。《元史· 文宗纪》:至顺元年 (1330) “广源贼弗道闭覄寇龙州罗回洞”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西北罗回。属邕州。

  • 大荣寨

    即今四川荣昌县东北路孔镇。清光绪《荣昌县志》卷2:大荣寨在“县北三十里,即路孔场。东北距山,西南临水。嘉庆五年建”。

  • 故镇

    明置,属静乐县。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五十里固镇村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静乐县: “东南有两岭关,置故镇巡检司于此,后移于稍东顺水村。”古镇名。又作固镇。在今河北省武安市西南。唐光启二年(886年),李克

  • 渝水

    ①即今辽宁大凌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西郡临渝县: “渝水首受白狼,东入塞外。又有侯水,北入渝。” 又 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图尔根河“又东南入大凌河,即古渝水”。渝关与临榆县名皆由此水而命名。②

  • 若水砦

    北宋崇宁二年 (1103) 置,属靖州。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五十七里若水镇。明置若水巡司,属会同县。

  • 鄯州

    ①北魏孝昌二年 (526) 改鄯善镇置,治所在西都县 (今青海乐都县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湟中、平安、乐都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为西平郡,改县为湟水县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为鄯州,天宝初又改为西

  • 大同左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大同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建文四年(1402)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七年(1409)徙治镇朔卫城(今山西左云县)。正统十四年(1449)移云川卫

  • 杏山

   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左屯卫:杏山“在卫西南四十里。今有杏山驿”。②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里杏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3兖州府:杏山“上多杏木”。③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。《寰宇

  • 苏扎哈河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北兴凯湖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勒富河”条下:“西其曰们河,在(宁古塔)城东南五百五里。又西曰苏扎哈河,在城东南五百十里。源俱出苏扎哈窝集,南流入兴凯湖。”

  • 张家泽

   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大名县:张家泽在“县东二里。鱼藻繁衍,冬夏不涸。《志》云:昔有县令张珩者,结庐读书泽上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