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烂柯山

烂柯山

①一名石宝山。又名石桥山。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 《东阳记》云: 信安县有悬室坂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,伐木至石室中,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……俄顷,童子曰其归,承声而去,斧柯漼然烂尽。” 故名烂柯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: “烂柯山一名石室,又名石桥山。”

②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》: 烂柯山 “群峰秀错,中有王乔洞,下有三石泉,西流入涧。《县志》 传语樵子王乔遇仙处”。

③一名斧柯山。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烂柯山 “在县东三十六里,一名斧柯山,在硖石南。《郡国志》:昔有道士王质负斧入山采桐为琴,遇赤松子安期先生棋而斧柯烂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烂柯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县东南四十六里。高一百余丈。周五十里。其西麓与高峡山相对。中有砚坑,即唐宋采砚处”。

④在今陕西洛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洛川县: 烂柯山在 “县东北七十里。山有黄梁水出焉,西南流入洛”。


又称石室山、石桥山。在浙江省衢州市区南10千米。传晋人王质入山伐薪,见二童对弈,棋局未终,斧柯(柄)已烂,故名。海拔164米,周约8千米。顶有巨石绵亘,下有清泉浅流。有霞洞空青、石梁惊虹、洞天一线等胜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斜满墟

    亦作志满墟。即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农场志满村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遂溪县南有斜满墟。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划为法广州湾租界地。

  • 南布洲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1通州: 南布洲 “旧是淼然大海,其中涨沙,复为布洲场。今为金沙场”。

  • 颍陵

    一作隐陵。五代汉隐帝刘承祐陵。在今河南禹州市西五十里。《旧五代史·汉书·隐帝纪》: “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,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宫。” 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太祖纪》: 广顺元年 (951) 六月,“太常少卿

  • 石鼓岭

    在今海南澄迈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澄迈县:“石鼓岭在县(治今老城镇)南七十里。岭上有二石,扣之若钟鼓然,声闻里许。”

  • 北温州

    唐武德三年(620)置, 治所在温泉县(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五里温泉乡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交口县及孝义市西部等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温泉县(今山西代县东南温泉村)。贞观元

  • 护时犍国

    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遏蜜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席巴尔甘南)。龙朔初置奇沙州都督府于此。西域古国名。又作胡实犍国。(《大唐西域记》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作护时犍国。国都在遏密城(今阿富汗北境希巴尔甘南)。

  • 高作镇

    即今江苏睢宁县东高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睢宁县: 高作镇在 “县东十五里……居民商旅萃集之所”。(1)在江苏省睢宁县东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作,人口9800。相传高作

  • 小关山

   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晓关侗族镇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大田所:小关山在“所东百里。古置关其上,遗垒尚存”。

  • 延贡砦

    唐置,属安仁县。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二年(882),高仁厚讨邛州阡能,至双流县西,得降者,悉抚谕书其背为“归顺”字,“至延贡可归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乘龙洲

    一名十八里滩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四十里淮河中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四年 (957) 十一月,周世宗自镇淮军济淮,“丁亥,至濠州城西。濠城东北十八里有滩,唐人栅于其上,环水自固,谓周兵必不能涉。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