牂牁江
一作牂柯江。即今云南、贵州两省境内之北盘江及广西之红水河。或说即今都江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夜郎者,临牂牁江,江广百余步,足以行船。” 又 《南越列传》: 元鼎五年 (前112) 灭南越,“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,发夜郎兵,下牂牁江,咸会番禺”。
一作牂柯江。即今云南、贵州两省境内之北盘江及广西之红水河。或说即今都江。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 “夜郎者,临牂牁江,江广百余步,足以行船。” 又 《南越列传》: 元鼎五年 (前112) 灭南越,“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,发夜郎兵,下牂牁江,咸会番禺”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西门外阳河畔。北宋庆历间范仲淹知青州时,阳河边出醴泉,遂建亭泉上,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。亭后有明建三贤祠,祀宋代青州三任知府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富弼。祠后建亭,名后乐亭。亭北范公台上,民国时建
在今甘肃环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环县 “咸河” 条下: “又有甜河,在城西三里。从蕃部鼻家族北界来,供人饮食。亦曰甜水沟,流注环河。”
唐大历四年 (769) 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县地。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改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,属大都路。明洪武初废范阳县入
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北。为嘉荫河支流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: 札伊河 “东北流七十三里有班别拉歪夫沟东南流四十里来会,沟亦产金”。
即今吉林与朝鲜分界之图们江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图们江“亦曰土门,或称豆满”。
①在今湖南桃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桃源县:苏溪在“县北百里。南流二十里,谓之善溪。相传以善卷所游而名。流经花岩、白阳、吕真诸港入沅江”。②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思坡乡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苏溪
①又名秦山、秦皇山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秦望山 “相传秦始皇登此山望海,亦曰秦驻山。山南有洞甚深邃; 又有坑,产白垩”。②在今江苏江阴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江
在今浙江天台县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南坡。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》:崇祯五年(1632)三月十五日,“逾岭而入天封寺,寺在华顶峰下,为天台幽绝处”。
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改灵昌县置,属滑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北宋治平三年(1066)废入白马县。古县名。五代唐改灵昌县置,治今河南省滑县西南。属滑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年)废入白马县。
一名鼓吹山。在今湖北蕲春县东北古角寨,近黄梅县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7蕲州蕲春县: 鼓角山 “天将雨,必闻鼓角之响,然后下雨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7蕲州: 鼓角山 “在州东一百里。天欲雨,先闻鼓角之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