碬砧山
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邹平县 “大峪山” 条下: 碬砧山 “峰峦尖削,状如碬砧”。
在今山东邹平县南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邹平县 “大峪山” 条下: 碬砧山 “峰峦尖削,状如碬砧”。
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南三里。唐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》 卷14: “相传燕建平中,济南太守胡谘,于此山窟得白虎,因名焉。”
唐置,属羁縻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,魏长孙稚“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,据石锥壁”。胡注引《五代志》:“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,于此筑垒壁也。”在今山
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五十里高山镇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 福清县东南有高山市。
1914年由临开广道改置,属云南省。治蒙自县 (今云南蒙自县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峨山、石屏、红河、绿春以东,通海、华宁、弥勒、泸西、师宗以南地区。1929年废。1914年6月由临开广道改名,治蒙自县(今
又作募莱。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四里募乃。明代属孟连宣抚司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》 卷3: “孟连所属内有孟乃场矿出银,世专其利,以致殷富。”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当在今山东东部。东汉废。
在今山东曲阜市城东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八年(前524),“宋、卫、陈、郑皆火,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”。杜注:“大庭氏,古国名,在鲁城内。鲁于其处作库,高显,故登以望气。”
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“大沽口,众水由此入海,即《通典》所云三会海口。”为海防要地,清于此设海口营。《畿辅通志》卷93:“大沽海口宽一百五十丈,水深一丈五尺……河口有五
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,治瓦窑堡(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)。1936年2月撤销,并入安定县。1935年10月—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,1935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