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邑戍
北魏改竹邑县置,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魏书·灵征志下》:“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,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,得蓍一株。”即此。
北魏改竹邑县置,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《魏书·灵征志下》:“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,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,得蓍一株。”即此。
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境。为中缅界山。清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腾越厅北有姊妹山。因有大小两个山峰,俗称为姊妹,故名。
金置,属乐安县。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九十里高港。明置高家港巡司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广饶县东北高港。金时属乐安县。明时置巡检司于此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完成统一,推行郡县制,分全境为三十六郡。郡名不见于《史记》本文,裴骃《集解》作“三川、河东、南阳、南郡、九江、鄣郡、会稽、颍川、砀郡、泗水、薛郡、东郡、琅邪、齐郡、上谷、渔阳
①北宋置,属寿安县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六里三乡乡。金属福昌县。②在今甘肃华亭县南八十里上关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二》:三乡镇“地有三乡川,故名”。(1)古镇名。(1)北宋置,即今河南
①在今辽宁新民市东三十里。明《全辽志》卷1沈阳中卫:长山在“(沈阳)城西北八十里”。②在今江苏丹徒市西南二十五里。宋《嘉定镇江志》卷6:长山“山有灵泉,旧传其流与练湖通注,溉民田万顷”。《宋史·河渠志
①秦置,治博阳 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)。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、莱芜,西至德州、平原,东至邹平、阳信,北至河北盐山、海兴等地。西汉初改置济北国。后国除屡改为郡,不久复为国。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,徙治肥城
俗名柱子崓。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六十里。金贞祐三年(1215), 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战于大沫堌,被俘就义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33费县:大沫崓“根盘三十里, 壁立干霄, 如巨柱之擎天也”。
又名福庆寺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莲花岭北。唐建。清乾隆八年(1743)改名天成寺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15引《乾隆十二年御制天成寺诗》:“下瞰山麓,如深巷屈曲,硐泉苔石,历历可数。远眺林峦攒
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七十里张坊镇。清光绪《顺天府志》卷29房山县:“(西)七十里张坊镇,管村十五。”1946—1948年房山县曾迁治于此。(1)在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,南邻河北省。面积130平方千米。人
在今福建福州市东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福州府志》:“宋初彭耟修真于此。耟号鹤林,朱子尝书‘凤丘鹤林’四大字,刻于岩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