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Plus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米仓山

米仓山

一名仙台山,又名玉女山。在今四川北部与陕西边界上,西接摩天岭,东连大巴山。东西走向,海拔1500—2200米,为汉水与嘉陵江分水岭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63绍兴三年二月载:“巴之北境即米仓山,下视兴元,出兵之孔道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3兴元府:仙台山,“《晏公类要》:一名玉女山。在南廉水县。道家生经云,此山仙人玉女所居之地,一名米仓山,与大巴山相连,有韩信庙及戴贤岭,云萧何追韩信至此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米仓山,“《府志》:米仓山在(南郑)县西南一百四十里”。


(1)在四川、陕西两省之间。呈东西走向。海拔 1500~2200 米,北坡平缓,南坡陡降至四川盆地,形成许多险峻的隘谷。最高峰光雾山,海拔 2507.6 米,与其东北的小光雾山(海拔 2331.7 米)、西南的方雾山(海拔 2189.1 米)、西面的光头山(海拔 2278 米)同为米仓山主体。西段石灰岩广布,多孤峰、溶沟、石芽、溶洞;东段多花岗岩构成的浑圆形山体。是汉水和嘉陵江分水岭。山区河谷深切,多峡谷陡崖。古米仓道经此,今襄渝铁路从东麓经过。(2)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东北。为秦岭山脉向西伸延的支脉,白龙江水系与西汉水水系分水岭。主峰海拔 2000 米。为武都通往天水、陕南、关中一带必经要道。山形似米尖,故称米尖山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南宋名将吴璘、吴镇曾在此筑米尖城,并建军仓广积粮。后人改称今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犊乾城

    即今河北行唐县治。北魏始移行唐县治于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常山郡行唐县: “熙平中移犊乾城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安居水

    又名大安溪河、琼江。今四川遂宁市南之关溅河,为涪江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3普州普慈县:“安居水在县北一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58普州:大安溪,“《九域志》谓安居水中多鲤鱼。故老云:孟蜀尝取鱼于此,禁人采

  • ?隘

    即冥厄。 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 “魏弃与国而合于秦, 因以塞��隘为楚罪。”

  • 新惠县

    1935年伪满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敖汉旗驻地新惠镇。1940年撤销,并入敖汉旗。1945年复置,1948年又废。旧县名。1937年由敖汉左、右、南三旗部分地析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驻地新惠

  • 丁字沽

    在今天津市北红桥区北部,北运河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丁字沽“以三水会流如丁字也。沽东南去天津六十里”。又同书卷13静海县:丁字沽“在天津卫东北五里。自武清县汇白河之水注于直沽,今有丁字沽渡”

  • 固城

    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三十里固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通三年 (531),魏普泰初,大都督侯渊 “讨刘灵助,至固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固城,当在中山城东北,安国城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4定州:“

  • 永泰湖

   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洪泽湖范围内。《元和志》卷9泗州徐城县:永泰湖在“县(治今洪泽县西临淮乡)南二里。周回三百六十三里。其中多鱼,尤出朱衣鲋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6临淮县:“永泰湖在县北五十里。大业三年开通济

  • 华盖城

    亦作华盖营。明万历中筑,在今广西荔浦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荔浦县“镆铘关”条下:“又华盖营在县东。控扼山险,为瑶僮出没之所。《经略志》:县南接府,西通修仁,西北连永福之黄磊,北达阳朔之金宝顶,

  • 觉林寺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莲花山麓。据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: 觉林寺 “在莲花山下。宋绍兴间建。明末毁于兵。康熙二年僧雪痕重建。乾隆二十二年,僧月江复增修山门、莲池、亭子、桥梁、石塔”。为县南诸寺之冠。

  • 青伊湖

    在今江苏沐阳县东北五十四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 海州西南有青伊湖。今已干涸。1948年建青伊湖农场。